2152章 90年代神迹!重现!(1 / 2)

陈娟实力对比她们都是有差距。

甚至可以说她面对今年的奥卡巴雷都不一定有优势。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

其实她本来想要冲击铜牌就非常非常有难度,因为200米比100米更加的艰难。

事实上她们的团队开会的时候都认为即便是冲击铜牌,成功的概率恐怕都不足5%。

因为。

要考虑现实的情况就是。

就算今年布朗之类的没有过来参加。

费利克斯你不可能击败吧?

弗雷泽大赛认真起来,你也不可能有机会吧?

这里是不是就已经挂掉两个名额?

这还是因为半决赛有些本来能跑22秒,2x的人发挥不佳,直接被淘汰了。

不然的话。

光是这里能够超过陈娟Pb的人就有2~3个。

意思是除掉弗雷泽以及费利克斯。

都还有2~3个人。

那你想想这个难度有多大?

这么预估才是正确的,才不是那种浮夸的风气,才是认真负责的会议。

才能让运动员看清楚这一次所谓冲击铜牌有多大的难度。

而不是盲目乐观。

也就是说她们原本开会认为即便是想要拿铜牌,那都需要有点运气成分,说白了要有点变故才行。

不然的话很难。

当然她们的目标本来就是百米争取奖牌,而且这次百米拿到了银牌,说句实话已经足够。

不管是上面和下面都认为即便是200米,随便跑跑都可以。

甚至她不跑,估计都没有意见了。

只是陈娟不想错过这些机会,因为她知道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后面想要兼任项目也会越来越难。

况且以前还是因为女子的接力队不给力,不需要保接力。

那等于是她认真跑的也只有百米和200米接力,反正没什么机会。

但是现在随着二沙岛培养的这一批女子队员逐渐的长大。

那女子的接力竞争力一下就变强了。

也许今年还不明显,两年后在帝都世锦赛。

肯定是要全力以赴。

那这样的话,自己到时候最多要负荷三个项目的全力冲刺。

说实话,这个压力太大了。

因此她其实已经想好了,最多坚持到帝都世锦赛或者是里约奥运会。

再往后面她就要放弃200米。

起码不能够再兼任三个项目。

苏神的建议也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一定要减少项目的兼任。

虽然她是90后,但是也就是90年而已,苏神建议她即便是要兼任项目,最多也就坚持到25岁左右就够了。

后面不需要这样高强度去作战,这也是为了她的职业生涯考虑。

既然苏神都这么说了,那她肯定不会说什么。

陈娟一向是最听苏神的话。

因此她很想要在自己结束兼任200米之前。

金牌是不可能了,这是奢望。

但是尽可能打下一枚奖牌。

和100米的目标类似。

打下一枚奖牌就够了。

不仅仅提高了亚洲女子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的200米最高水准。

也能让自己不管是100米还是200米,都能够在亚洲历史上成为无可撼动的佼佼者。

无可撼动的历史第一人。

都到了这个位置,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抱负和野心。

而且陈娟也知道。

100米也许还有可能,但是200米的话。

就目前来看。

也只有自己有这个机会。

那么。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整个亚洲,为了整个种花家女子短跑……

她也想要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

去打下一块大赛的200米奖牌。

去告诉所有的后来人。

即便是200米。

我们也是有希望去争取奖牌的。

不是没有历史可以遵循的。

虽然很困难。

可……

有时候老天就是这么作美。

半决赛。

原本该进来的强敌被淘汰了一个。

决赛的时候。

菲利克斯。

又莫名其妙倒下了。

这样一来。

直接就少了两个争夺奖牌的竞争者。

那么其实剩下的就只有4个了。

也就是前面。

包括她自己这4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

你说她怎么可能放弃?

甚至她都觉得这是不是自己人生中最好的机会了呢?

100米的话,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去冲击,但是200米呢。

而且100米她都已经超额完成目标了,今年甚至拿到了银牌。

再往前走就只有大赛金牌啊。

或者同等级的含金量更高一些,那也只有奥运会的银牌了。

所以相对于100米。

她现在其实更加渴求200米以上的突破。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于公于私。

她都想200米突破。

因为200米不突破的话,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苏神常说,就算是天上掉馅饼。

那你也有能力能接得住才行。

不然的话即便是掉了馅饼,你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吃,看着别人撞大运。

陈娟觉得这就是上帝发的馅饼。

或者是玉帝老儿,给自己的机会。

那这样的话。

不珍惜的话。

她怕自己未来退役后都会觉得遗憾。

为了不让自己遗憾。

陈娟这里。

必须全力以赴。

必须开大。

她要做的就是——

梅氏切线法。

所谓“梅氏切线”是一种在女子200米短跑弯道技术中,通过合理规划跑动路线,利用身体姿势调整和力学原理来提高速度的技术。

从运动学来看,200米弯道跑属于圆周运动中的曲线运动。根据圆周运动规律,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其公式为F=mv/r,其中F为向心力,m为物体质量,v为运动速度,r为圆周运动半径。

运动员在弯道跑时,身体向内倾斜,人体所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从而使运动员能够沿着弯道轨迹跑动。同时,通过调整身体姿势、步幅步频、摆臂动作等,可优化向心力的获取与利用,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跑动效率。

而关于“梅氏切线”,是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立雪梅在200米项目中运用的弯道技术,其核心是通过优化弯道跑动轨迹和身体姿态,实现速度的高效保持与过渡。

就比如现在,弯道途中跑。

在弯道途中跑阶段,“梅氏切线”首先体现在精准的轨迹控制上。

这里并非沿着弯道的内沿或外沿直线跑动,而是根据自身步频、步幅特点,选择了一条介于内沿和理论最优弧线之间的切线轨迹。

这种轨迹的选择,是基于圆周运动中“半径与线速度关系”的原理——

在向心力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大跑动半径可减少身体内倾带来的能量损耗,同时保证每一步的有效前伸距离。

从身体姿态来看,此时的内倾角度呈现出动态调整的特点。与传统弯道跑中固定内倾角度不同,“梅氏切线”的内倾程度会随着步频的变化而微调。

当步频加快时,身体内倾角度略微增大,以提供更大的向心力,确保脚步落地时的稳定性。

当步幅自然加大时,内倾角度则相应减小,减少躯干扭转对腿部发力的干扰。

这种动态调整使得身体重心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面上,避免了因重心上下起伏导致的能量浪费。

配合摆臂动作在此阶段独特展现。

右臂的摆动幅度明显大于左臂,但并非简单的左右不对称,而是右臂前摆时带有轻微的向内弧线,后摆时则沿切线方向伸展。

这种摆臂方式一方面通过上肢的转动惯性辅助身体维持向心力,另一方面,右臂后摆的切线方向与腿部蹬地方向形成合力,增强了向前的推进力。

同时,左臂的小幅摆动主要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避免因右臂动作过大导致身体失衡。

在步频与步幅的配合上,“梅氏切线”展现出“高频小幅”向“高频中幅”的过渡特征。

起跑后进入弯道途中跑初期,步频保持在较高水平,步幅相对较小,目的是快速建立身体的内倾姿态和弯道节奏。

随着速度逐渐提升,在不降低步频的前提下,步幅逐渐增大,这得益于轨迹选择带来的有效空间利用。

每一步的落地点都处于前一步的切线延长线上,使得后蹬力量能够更充分地转化为向前的动能,而非用于克服弯道的离心力。

“梅氏切线”强调在弯道途中跑时,运动员需选择一条介于弯道内沿和理论最优弧线之间的独特切线轨迹。这要求运动员进入弯道后,每一步都精准地朝着前方切线延长线方向迈进。以左脚为内侧脚、右脚为外侧脚为例,左脚着地点比右脚稍向内侧偏移,形成一种自然且规律的交错轨迹。这样的脚步落点设计,能让身体重心始终沿着“梅氏切线”所规划的弧线稳定推进。

那么,陈娟开始执行。

在“梅氏切线”的运用中,身体姿态的动态调整是关键。

躯干向左倾斜的角度并非固定,而是与步频和步幅密切相关。

当步频加快,根据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速度越快所需向心力越大,此时身体内倾角度需略微增大,肩膀与地面垂线夹角加大,从而提供更大向心力,保证脚步落地稳定。

让自己在快速奔跑时也能牢牢掌控身体平衡,不至于因离心力而偏离“梅氏切线”轨迹。

这些都是原理,具体怎么做?

砰砰砰砰砰。

落后的陈娟进入弯道途中跑后,目光牢牢锁定前方切线延长线方向,以此为引导迈出每一步。

以左脚为内侧脚、右脚为外侧脚为例,左脚每次着地点都要比右脚略微偏向内侧,这种左右脚交错的轨迹,能够巧妙地让身体重心沿着“梅氏切线”的弧线稳步推进。

接着就是倾斜角度的动态变化。

这是立雪梅告诉她重点之一。

这个做不好,就不要做了,因为就是白费力气。

位于第三的陈娟,此刻把躯干向左倾斜当成身体姿态的核心要点,而且这个倾斜角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和步频、步幅紧密关联。

当步频加快,依据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速度越快,所需向心力越大,此时身体内倾角度需稍稍增大,肩膀与地面垂线的夹角加大,为脚步落地提供更稳定的向心力,确保自己在快速奔跑时也能稳稳掌控身体平衡。

不至于因离心力而偏离“梅氏切线”轨迹。

当步幅自然加大时。

为减少躯干扭转对腿部发力的干扰。

内倾角度则相应减小。

这个时候,弗雷泽还是一马当先,阿霍雷紧随其后。

没有人差距到陈娟这里有什么改变。

“在整个弯道跑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的核心肌群要持续保持收紧状态。这能维持上半身的稳定,确保肩膀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不出现一侧高一侧低的失衡情况;髋部也始终与地面保持平行,让身体重心稳定地处于身体中线正下方,为每一步的蹬地和摆臂动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基础。”

……

“双臂摆动必须与身体倾斜和跑动节奏完美配合,呈现出明显的左右不对称但又高度协调的状态。右臂摆动幅度明显大于左臂,前摆时,右臂肘部弯曲,手部沿着一个轻微向内的弧线向前上方运动,最终指尖自然地触及左肩前方附近;后摆时,手臂顺着切线方向向后伸展,肘部角度略微打开,带动整个右臂向后发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前助推力。左臂的摆动幅度则相对较小,前摆时贴近身体侧面,肘部弯曲角度稍大,手部不超过身体中线;后摆时也保持紧凑,主要发挥平衡身体的关键作用。”

……

但说实话……陈娟觉得。

立雪梅这些所谓的心法总结,还是太笼统太简单了一点。

更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不像是现在在二沙岛,她早就习惯了更加精确的说法,更加精确的数据,更加精确的模型。

而这些。

立雪梅都不能提供。

她只能提供自己的感觉。

自己的经验。

自己的做法。

具体怎么做还要看这个运动员能不能领悟。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切线的方法其实根本就流传不起来,毕竟连她自己其实都没有太搞清楚,更接近于一种类似于身体本能的跑动模式,只是在其中懵懵懂懂总结了一些大概经验罢了。

这也是上个世纪很多运动方法和模式,没有办法真正传下去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所谓的经验口诀太需要悟性,即便她说的是真的,完全是来自于自己的所感所想。

可是你没有详细的数据模型,没有详细的做法,没有一个规定的训练模式,你让人家怎么去领悟呢?

好在。

这个时代的二沙岛有苏神提供的超级实验室以及各种黑科技加持。

实在不行还能问问苏神。

苏神告诉她,关键是在“扣脚”上。

但具体是什么,其实苏神也没练过。而且这是适合女生生理结构的切线技术动作,她也没法亲身体会,只能够照本宣科。

也就是说她能够提供具体的答案,但是各种的解题步骤,那还是需要陈娟自己去做。

只是说拿着答案去倒推,更加容易罢了。

幸亏,陈娟跟了苏生这么多年各种各样的知识储备早就已经足够,再加上她自己的脑瓜子也足够灵活,而且个人的生活也很简单,几乎是全心全意把精力都投在了跑步上。

最开始她是很珍惜这样的机会,珍惜这样改变家庭的机会。

毕竟这个时代做运动员的基本上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好,除非你是那种贵族运动,比如基建或者赛马之类,不然正常的田径运动员,其实在上个世纪几乎都是苦出身。

即便是她现在做到了,把家庭的条件完全改善,让整个家里以她为荣,可她还是很怕这种东西只是昙花一现。

因此各种训练都是格外认真。

把所有的思考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

可以说整个二沙岛。

其实她的对于这个项目的专注力。

绝不亚于其余人。

“扣脚”?怎么“扣?”

苏神没说具体的,但是陈娟,却在自己的训练中根据这个答案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现在?

就是展示的时候。

因为进入弯道途中跑时,落地动作需严格配合切线轨迹的向心力需求。

所以,陈娟这里的做法是——

内侧脚落地时,前脚掌内侧先接触地面。

落地瞬间脚踝微微内扣。

脚尖朝向切线前方略偏左的方向。

形成一个微小的“扣脚”姿态。

这一动作能通过地面反作用力辅助身体维持内倾。

同时避免脚内侧过度摩擦地面导致的能量损耗。

外侧脚落地时,前脚掌外侧先触地,脚踝保持自然伸展。

脚尖朝向切线前方略偏右的方向。

借助外侧脚掌的支撑力抵消部分离心力。

确保身体不向外滑动。

你别说这样,身体轨迹原本难以控制的情况,就大幅度改善。

再加上陈娟自己领悟的点,蹬伸阶段,内侧腿蹬地时,髋关节先于膝关节发力,大腿向内上方提拉,小腿顺势向前伸展。

蹬地方向并非垂直地面。

而是沿切线向前且略带向内的角度。

仿佛“沿着轨迹弧线的切线方向推送身体”。

整个身体的感觉更加贴合立雪梅画出的那道线。

外加外侧腿蹬地时,发力更为强劲,髋关节充分外旋,大腿向外后方蹬伸,小腿肌肉剧烈收缩,使蹬地方向更贴近直线向前,为身体提供主要的推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