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獎金
雖然這幾年高考規定總在變,每年要考的科目、分數都可能有差異,但情況總體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比如程蔓高考那年,考完後別說答案,連試卷題目都是學生自己默好拼湊整理出來的。
而現在,前一天考完的科目,第二天報紙上就會刊登出全部試卷和答案,學生們想對成績很容易。
相應的,程蔓他們想對試卷,确定押中幾道題目也很容易。
高考九號結束,隔天程蔓就把輔導班裏帶課老師都組織到了一起。
臨江大學是七月一號前後放的假,正常來說大家都應該回去了,但事實上程蔓找來的人是齊的。
原因嘛各不相同,有的人是家在臨江,有的人找了暑期家教,還有人單純想知道自己押中了幾道題,想領了獎勵再回去。
反正暑假長達兩個月,回家這事大家都不是很着急。
因為要對押中的題目,程蔓來輔導班之前,特意帶了幾份報紙過來,另外把高考前記錄各組押題的筆記本也找了出來。
孫勇一見便笑:“程姐,您這整得挺齊全啊。”
程蔓半開玩笑道:“一道大題一百塊,準備當然得齊全點。”
一聽這話,在場的人全激動了起來,圍着會議桌将幾份報紙一分,就開始核對了起來。
數學物理押題其實比語文英語更容易,一是知識點就那麽多,再怎麽出也不會脫離框架,二是這兩門題型都比較靈活,不管數字怎麽變,只要記得公式就能做,所以公式對了就算押中。
語文知識點則更多更雜,像考文言文,哪怕猜中了考《阿房宮賦》,是要背誦默寫,還是解釋意思,結果都截然不同。
而高中三年,需要背誦并理解的課文沒有四位數也有三位數,有概率考的句子沒有上萬也有幾千。
可高考時相關題目往往一個巴掌能數得過來,押中題目的概率比中彩票都高不了多少。
作文就更不用說了,從古文裏随便摘抄出來的一句話,又或者最近發生的随便一件事,都可能成為作文題目。
只有考生想不到的,沒有出題人出不了的。
一番核對下來,唐雲果然沒猜對幾個題,勉強能沾邊的一是她讓學生重點背過《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的相關知識點,然而考的是魯迅作品發表的前後時間;二是文言文相關題目,小題中有她讓人背誦過的內容,但考的是标記字的含義;最後還有道連線唐代文學家與其作品的題,她押中了幾個。
最後程蔓勉強給她算了兩個二小題,一個大題,獎勵九十。
英語跟語文差不多,都考得比較寬泛,同樣拼拼湊湊,沈玉蘭拿到了六十塊。物理化學相對好點,小題大題加起來,張文津和常紅紅都能拿到一百多。
押中最多題目的自然是數學組,一來數學試卷分了文理科,題目更多,二來數學組人多,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不過平攤下來,每人也就得了八、九十。
最後算下來,拿到最多獎勵的是張文津,所以開完會後由他請客。
張文津也很願意請客,這他家庭條件還行,上學這幾年帶家教又掙了不少錢,再加上這一百多對他來說就像是意外之喜,就算把一半花在請客上他也不心疼。
當然,大家都是同事,不會真拿他當冤大頭宰,一頓飯吃幾十是不可能的,幾塊錢還差不多。
最終定下的吃飯地點是燕敏芝的店。
這幾年燕敏芝生意做得很不錯,但因為前幾年形勢不太好,燕敏芝一直沒敢擴大規模,店鋪只有四十來平,員工也只有五六個。
這也導致她店裏常年爆滿,節假日門口甚至會排起長隊。
不是沒有跟風的,好些的在附近開同類型店鋪,惡劣的不僅店裏賣的食物跟燕敏芝店裏差不多,連名字都取得九分相似,偏偏又不好好做吃的,導致很多聞風來打卡的食客跑錯不說,吃過後還覺得大失所望。
燕敏芝可能是覺得這樣不行,年初籌備好新店後,聯系市晚報搞了個美食專題,重點強調了店鋪名字和新舊店鋪的地址,情況才稍微好點。
因為燕敏芝的新店開在了臨江大學外面,所以他們這次去的就是新開的這家店。
跟老店比起來,新店規模要大很多,燕敏芝直接租下了大學外面,臨近馬路的兩個門面的上下兩層。
而且店裏布局跟傳統前面大廳後面廚房有所不同,整體看起來更像後世常見的美食城,四周是檔口,中間擺着桌子。
這樣的布局不僅能容納更多人,同時也能盡可能地縮減人工,畢竟傳統布局需要服務員上菜,而新布局是顧客在前臺點餐,開好單子後直接去窗口讓人做,因為距離近,好了後檔口裏的人喊一嗓子,坐在中間的顧客就能聽見去拿餐。
按照新布局,只要安排兩個人及時收桌子就行。
而且因為檔口高度只有一米三左右,所以顧客能直接看到食物的樣子,極大地方便了選擇困難人群。
再加上馬路前後都有大學,學生多居民也多,燕敏芝新店開業後也長期爆滿。
不過最近大學已經放暑假,路上人流量都明顯少了,程蔓等人去得又早,到時一樓空位挺多。
他們進去後,直接将兩張長條桌豎着拼了起來,然後幾人占座,幾人和付錢的張文津一起去點菜。
幾年過去,燕敏芝店裏供應美食種類多了不少,除了最開始的土豆片熱幹面,還多了生煎鹵味,中午晚上還有炒菜蓋飯。
哦,還有重生穿越文裏很常見的珍珠奶茶。
但因為牛奶價格不便宜,珍珠做的話也比較費時間,所以奶茶價格也比較貴,一杯就要五毛錢,還是限量供應。
可就是這樣,燕敏芝店裏的奶茶也供不應求,五毛錢雖然不便宜,可要說貴到沒人喝得起也不至于。
像趙珂這樣家庭條件不錯,自己又帶着家教能掙錢的,就不會在意這五毛錢。
燕敏芝新店開起來後,程蔓也常買奶茶喝,但她都是趁着工作日,程程去上學時偷偷喝,不然被小姑娘看見她肯定要鬧。
張文津剛得了一大筆獎金,不在意這點錢,見今天的奶茶還沒供應完,很大手地給每人都買了一杯。
期間想起程程,點完餐回到座位後問:“程姐,你待會要不要把女兒接過來?”
輔導班正式開業後,父女倆其實很少過去,倒不是程蔓不願意他們去,而是陸平洲覺得他們總去她工作的地方不太好。
所以除非天黑了程蔓還沒回家,否則陸平洲不會去輔導班找人。
不過父女倆雖然很少露面,但因為程蔓經常提起,再加上程程長得好看,性格也開朗,很能逗人開心,所以輔導班的人對她印象都挺深。
張文津一提起,其他人,尤其是幾個女孩子紛紛附和起來:“是啊是啊,反正程姐你家離得近,把程程接過來也不用太多時間。”
“對對,不然小丫頭知道媽媽大吃大喝不帶她,她得多傷心啊。”
剛開始程蔓确實沒想帶程程,畢竟請客的是張文津不是她,她來蹭飯就算了還拖家帶口算怎麽回事。
但大家強烈要求,張文津也明确表示不介意,再想到小丫頭知道自己出來吃飯不帶她,确實有可能生氣,就改變主意道:“好吧,我回去問問她要不要來。”
程程當然是要來的,這種湊熱鬧的事怎麽能少得了她呢!
幾乎程蔓前腳說完,後腳小姑娘就把頭點得跟小雞啄米似的了。
于是當程蔓再回到吃飯的地方,身邊就多了個小姑娘。
小姑娘一出現,就得到了大家的隆重歡迎,張文津特意給她也點了杯奶茶,幾個女生也都殷勤地問她喜歡什麽。
那待遇,用衆星捧月來形容都不為過。
當然,飯桌上的話題沒有一直圍繞着程程展開,幾人簡單對了下接下來的工作。
其實主要是程蔓的工作,因為暑假期間的工作重心是招生和籌備分機構,而高珍等人只帶課,不管這兩件事。
但事關啓明星輔導以後的發展,大家都很關心程蔓接下來的工作安排,所以都聽得很認真。
其實籌備分機構這件事早就開始了。
早在過年前,程蔓就開始物色适合開分機構的場所,但看來看去,她還是覺得名下另外一棟房子比較合适。
其實最開始考慮輔導班場所時,程蔓就是在名下兩套獨棟房産中猶豫不定。
考慮到輔導班前期學生不多,而且另一套房子地方大住戶多,收到的租金更高,且離得相對遠一點,她才選擇了輔導班現在的位置。
如今要辦分機構,程蔓就不想再選小房子,另一套有十幾個房間,哪怕其中有幾個房間隔得很小需要打通,也能有十二個教室。
所以房子大反而成了優勢。
離得相對遠一些也不是問題,反正門口有直達公交,坐車過去也就半小時,輔導班的課程都安排在了白天,老師過去很容易。
而且兩個輔導班招收學生的标準是重合的,離得遠反而好一些,輻射範圍更大,重合度也小一些。
說得明白點,因為程蔓要開的是分機構,所以那套房子以前的缺點都變成了優點。
過完年從雲省回來,程蔓就陸續找租戶說了不續約的事,因為這次給足了時間,所以她沒有補他們一個月的房租,只是讓人搬走了房子裏除桌椅以外的家具。
之後她又找了泥瓦工,将房子該修的修該補的補,外牆也重新粉刷過,靠馬路的那面牆跟總部這邊一樣做成了gg牆。
截止到高考前,那套房子裏外都已經弄好,桌椅板凳已經擺上,就連缺的老師程蔓都談好了,只等學生招滿就能開課。
而招生也是輔導班開起來的衆多環節中最難的一步。
分機構那邊的場地有十二個教室,如果分機構跟總部這邊一樣,周日一天安排六節課,兩節課一個課程,就能開三十六個課程。
加上總部原有的課程,就是四十八個課程,一個課程二十人,加起來就是九百六十人。
這都是往少了估算,下午時間那麽長,再多安排兩節課完全沒問題,這樣的話就能再多招三百多人。
可過去一年裏,啓明星輔導雖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攢了不錯的口碑,暑假招生十二個課程能輕松招滿,三四百學生也不是不能想。
但三四百和一千多,差距真挺大的,所以大家都挺擔心。
跟大家比起來,程蔓反而比較放松,她相信,只要輔導班的學生高考能取得好成績,招生根本不是問題。
就算招一千多人有點困難,六七百學生總能招到。
本來她選這麽大的場地開分機構,就是想一次性滿足未來兩年的教學需求,沒指望過一次招滿學生。
慢慢來吧,總會越來越好的。
程蔓心裏這麽想,當着大家的面也是這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