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对,就是。</p>
总之,传到孟启这代,“毓秀山庄”在武林中已是一股响当当的势力,只不过呢……和其他的高门大派相比,毓秀山庄有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属于自己的武功传承。</p>
江湖上,哪怕是只会一种武学、且还是三流武学的底层杂鱼门派,也算是有“传承”在的;纵然是萧准那种“以剑易剑”的模式,同样也有传承,因为他悟剑山庄也是有独属于自己的武功的。</p>
但孟启这毓秀山庄,只有代代相传的庄主和流水似的门客,并没有所谓“毓秀山庄的武功”,更不存在什么拜师收徒的关系。</p>
也正因如此,在寂浮看来,眼前这伙武功路数连他也看不明白的蒙面人,来自毓秀山庄的可能不小。</p>
再加上此刻与他说话的这个气度不凡的蒙面人,其身形、年龄都与孟启很接近,所以寂浮大师才说出了那后半句模棱两可的话,试图诈一诈对方。</p>
“自家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这种词儿,不同处境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就看当事人会不会对号入座了;而万一对方真被他诈到了呢?那接下来寂浮不就有谈判的余地了吗?</p>
毕竟对方应该也清楚,少室山这么大,少林的弟子又那么多,无论是躲藏还是逃跑,今日必然是会有幸存者的;你就算去找几千官兵来围山,都不敢说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何况是这区区几十人?如果他们今天真的有百分百的把握能把人杀得一干二净,这蒙面又是蒙给谁看呢?</p>
故而,寂浮认定,用“可能识破了对方身份”这点作为突破口与对方交涉,也许能有一线退敌之机。</p>
而那蒙面人闻得此言,也是不禁又赞了寂浮一声。</p>
“大师不但武功卓越,智慧亦是过人呐,在下只不过说了一句话,您便想到了许多。”蒙面人随即又道,“但,我可以这么说……不管你认为我是谁,也不管你猜的对与不对,都没关系;一来,你没有证据,且你马上就要死了,二来,即便真让你找到办法证明了我的身份、并将这消息公诸天下,到时我也有别的对策。”</p>
这话,算是把寂浮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给磨灭了。</p>
“阿弥陀佛……”寂浮念这句时,已开始运第二次功,且这次,他用的是不同的心法,“既然施主执迷不悟,那也无需多言了……布阵!”</p>
他最后这俩字儿,自是喊给身后的其他僧众听的。</p>
少林的罗汉降魔阵,按说是由十八人结阵,但其实多几个或少几个也没太大关系,只要这个阵法的理念大家领会到了,一样能摆的出来,比如说你找三个人在前面表演杂技,后面十五个人负责打人,这阵法的效果也没差多少。</p>
一时间,众僧踏雪疾散,人影翻飞,棍影交错,转眼便结成了一道气劲勃发、威势迫人的铜墙铁壁。</p>
但那为首的蒙面人却好像丝毫没有把这阵法放在眼里,他只是微微抬手,做了几个怪异的手势。</p>
做完后,他身后那群蒙面人便得令而动。</p>
其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刚才对掌后受了内伤的那个,都朝着两侧分散开,绕过了由寂浮和一众武僧结成的阵群,冲向了寺内更深处展开杀戮。</p>
只有两人,留了下来,与为首的这名蒙面人并肩站到了一处。</p>
这三人,也未多等,稍加观察,便迎阵而上。</p>
其一者,静若猛虎踞山,动如狂兽烈奔,只见他身形一长,便已抢至众僧跟前,一双大掌绽出爪形,断棍如折细枝,分躯似搅劣帛,眨眼已将数僧杀得棍断人亡。</p>
另一者,手持一柄奇形短刀,身法诡谲难测,进如电走,刀起无痕,当他那刀华荡起之刹,雪中也已绽开片片殷红……生命便在这红色中急速陨落,无力地坠入了脚下那冰冷的白。</p>
而为首那蒙面人,只是闲庭信步,步步向前,每走几步,他都会用最小的幅度,轻描淡写地出些基础的拳脚,可就是这些最简单的招式,却是一招一杀,无人能挡。</p>
数息之间,这罗汉伏魔阵已溃不成势,又有十余名僧人永远倒了下去。</p>
而这时,沉寂了片刻的寂浮大师也终于出手,使出了他最强的功法——“一指禅”。</p>
和此前那仗着功力深厚和一口怒气打出的韦陀掌不同,寂浮大师施展此功时,必须调用专门的“铁指禅劲”来催动,所以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运气准备。</p>
这一指禅,乃是少林第一指法,是极少数不需要绝顶级的内力强催、只需通过特定的内功和技巧就能隔空伤人的上乘武学。</p>
纵然那三个蒙面人一对一也未必会败给寂浮,但为了谨慎起见,他们并没有托大,而是选择了施起轻功,疾速散开,对寂浮大师形成三角包围之势。</p>
寂浮大师这指法本就是以静制动,算得上是以一敌多的优势功法了,可惜……今日他面对的这三个人,实在是太强了,且如此强大的三人在包围他时,还谨小慎微,各尽牵制之能,这逼得寂浮大师非但消耗陡增,还一指都难命中。</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