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石油城(1 / 2)

美洲大陆,密西比河畔,建起了一系列小镇。

作为北美重点建设的地方,这里是优先移民的地区。

而那个冒油苗的地方,准备建一个城池,名字都起好了,石油城。

此刻,往外冒油苗的地方,一个施工场地上,正有工匠们忙碌地施工。

一个井架高高地竖立着,下方,一台蒸汽机轰鸣,将沉重的钻头拉起,然后重重地砸下去。

“哐!”

“哐!”

“哐!”

……

沉重的撞击声,显得非常刺耳。

几个工匠带着钢制的帽子,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讨论着什么。

“差不多已经一百米了!还是只有油苗!”

“是啊,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出总督大人需要的石油!”

“这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如果要知道原理就好了!”

有工匠琢磨着石油形成的原理。

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杨延武其实也说不清楚,杨延武只知道石油形成的假说。

最被认可的假说是动物的尸体形成的,但与后来发现的石油储量和分布又不太符合。

假说,没有经过论证,就依然只是假说。

杨延武没有将这个假说拿出来的意思。

杨延武觉得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有石油就行,至于石油如何形成,就留给工匠们去研究了。

毕竟石油形成的假说,对石油挖掘,没有任何帮助。

杨延武想要的是将最基础的工业打牢靠,他想得到的是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

此刻,杨延武就在看电动机。

科研署中,一台电动机正在平稳的运转。

驼背工匠和残手工匠,科研署中五大巨头,来了两。

电动机的作用大不大,可以说大上天际。

有了电动机,工业生产就不要依赖水力了。

而且电动机比蒸汽机要轻便得多,运行起来也平稳得多。

虽然不能运用于海上,也不可能马上用于车辆上面。

但可以用于机床加工啊!

杨延武看着流畅运行的电动机,他从没有想过,电动机的研究,会如此的快速。

杨延武对于物理学,只掌握在通识物理学的水准,他以为电动机等机器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没想到,工匠们给了杨延武一个个惊喜。

其实,杨延武忽略了一个事实,他的专业,特别是对化学材料的深刻认知,对于工业发展的帮助非常大。

制约蒸汽机,电动机或者内燃机发展的核心壁障是什么?

首先是原理,原理杨延武知道啊。

其次,就是材料,是能够让这些原理得以实现的材料。

如果没有合格的材料,蒸汽机的气缸,电动机的铜线等,就是工匠们头痛的问题。

化学材料,千千万万,想要将各种材料的性能探索出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是工匠们一个个去实验,去探究,那需要成千上万的错误实验,才能得到那么一次正确的成果。

如果将原理说出来,就会发现非常的简单。

杨延武让工匠们避免了这些错误实验,直接有目的地去研究,速度当然飞快。

驼背工匠最为兴奋。

“总督大人,这个电动机,比水轮机带动的还要平稳,而且还可以几台电动机配合使用,我都已经有好几种方案,来提升镗床的加工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