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城,总督府中,滴滴答答声不断。
几个发报员正在实验无线电报机,而另一台无线电报机,远在海州港。
海州港,作为兴义军领地内第一个港口,依旧繁荣无比。
海州港本来已经不再接收大明的流民。
但因为大明北方的流民实在太多,而且港口中有一个超三万人的幼婴院,最后又恢复了接收流民的任务。
现在大明东林党已经上位,素来以名声好的东林党,却对地方依旧贩卖流民的事情,完全不置一语。
东林党背后的士绅富豪,在这上面赚了太多的金银,根本就不愿意丢掉这一块的利益。
为了对抗万历皇帝的税监和矿监,东林就敢十几年如一日的和万历皇帝吵吵,就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有多么看重。
海州港中,一台发报机滴滴哒哒的响了起来,将海州港最近的一些消息,译成二进制码,拍发了出去。
而九连城中,很快就接收到了信号。
杨延武待在旁边,有点紧张。
杨延文也跟在杨延武身边,他同样充满了期待。
无线发报机进行过短距离实验,这种长距离发送和接收信息,却还是头一次。
发报员正在忙碌的操作着,很快一条明文电报就被翻译了出来。
“千里耳二号已经就位!”
杨延武双手不由握紧了拳头。
“太好了,这么远都可以,我们可以试试更远的距离!”
兴奋之余,杨延武又感叹自己彻底将科技树点歪了。
蒸汽机都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应用了,电报却有了。
“哥,有了这个,我就不用到处走了,在九连城,就能够收到各个城市的消息。”
杨延文也非常兴奋,他其实也挺辛苦的,为了了解各地的情况,杨延文经常在各地奔波。
杨延武摇了摇头,说道:“有了电报,确实方便,但要是与电视,电脑比起来,这就差得远了!”
“哥,大的母亲到底告诉你多少东西啊,还有比这更好的,我完全想象不到!”
杨延文并不是学霸,他学到的东西,仅仅是后世小学的水准。
这点知识,就能将兴义军领地内的政务,处理得整整有条。
杨延武都有点不可思议,杨延武本来还想逼着他弟弟学更多的知识的打算,后来就放弃了。
也许,只要不用挖空心思去压榨他人,小学水准的知识就能够管好政务吧!
毕竟,大明的那些儒生,除了能写八股文,其他的和小学水准也差不多,有的比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差。
大明的儒生,如果排除对儒学经典的研究的话,也仅仅停留在会简单的计算了。
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就是这么一位。
袁应泰名声响亮,他一直在治理黄河,据说颇有政绩。
但是黄淮之地,只要发大水,就会泛滥成灾,也不知道袁应泰修的黄河能保几年。
辽东变故以后,袁应泰开始从河南道参政升任为永平兵备按察使。
袁应泰积极的为辽东输送粮草辎重,选精兵悍将前往辽东,得到了熊廷弼的赞杨。
能够得到熊廷弼的赞扬,那肯定是做得不错的。
但因为这个原因,就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来总理辽东兵事,就有点儿戏了。
从1618以来,到现在,三年的时间,辽东经略换了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