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窃钩者诛(1 / 2)

紫禁城中,万历皇帝见到了杨延武的檄文,只说了一句话。</p>

</p>

“跳梁小丑!”</p>

</p>

万历皇帝也并没有无视杨延武这个叛贼,下旨让兵部快点拿出平定平头贼的方案,并发内奴四十万作为军饷之用。</p>

</p>

平头贼,是万历皇帝对兴义军的蔑称。</p>

</p>

杨延武既然是大明以前的卫所士卒,那就不是奴,而是贼。</p>

</p>

又因为兴义军都留着平头短发,所以,就是平头贼。</p>

</p>

大明兵部的应对,还是老办法,就是爆兵流,继续从九边之地调兵遣将。</p>

</p>

上次大明用二十万兵马,被努尔哈赤打了过大败亏输。</p>

</p>

这次面对比努尔哈赤更强的平头贼,当然需要更多的兵马,兵部打算要凑齐四十万兵马,来剿灭平头贼。</p>

</p>

以多击少,以强凌弱,确实是战争的至理!</p>

</p>

但强弱并不只是体现在数量上。</p>

</p>

而大明兵部想要调集这么多兵马,也不是容易的事情。</p>

</p>

现任山海关的总兵柴国柱,本来就不想出关援辽,为了不出关,他还特意找路子,代替了杜松空下了的总兵位置。</p>

</p>

听到兵部发来的文书,立马就飞报兵部。</p>

</p>

山海关外等地,西奴云集,有欲趁辽东的危局,挟赏扣关,为保蓟镇安宁,柴国柱请求朝廷以京师安危为重。</p>

</p>

蓟镇就在大明京师的边上,是京师的安防重地,自然不能轻动。</p>

</p>

大同总兵王威则声称大同镇刚击败了鞑靼的入寇,一时间不能成行。</p>

</p>

而昌平总兵也以相似的理由搪塞,昌平总兵守护的是居庸关沿线,那里可是大明的皇陵所在,马虎不得。</p>

</p>

最后,就只有宣府总兵刘孔胤人老实一点,他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但他也不想去。</p>

</p>

不光是总兵刘孔胤不想去,宣镇三卫的士卒也不想去。</p>

</p>

宣府援辽的四千多兵马,全部命丧辽东。</p>

</p>

而这些兵马,可是宣镇三卫中的真正精锐。</p>

</p>

如今又要从宣镇三卫中遴选兵马,哪里还有士卒愿意去,这就是去送死啊。</p>

</p>

何况,这命丧辽东的四千兵马,还有安家费,都没有给完全呢!</p>

</p>

宣府巡抚赵世谔对征调一万宣府士卒援辽,也有异议。</p>

</p>

调走一万士卒,还必须选用健卒,那宣府的防御不就空虚了!</p>

</p>

因此巡抚赵世谔上书,征调一千还好,征调三千以上,臣妾实在做不到!</p>

</p>

不过辽东军情紧急,平头贼已经攻下了叶赫部,随时有可能夺取辽阳。</p>

</p>

兵部一再催促总兵刘孔胤,赶快挑选兵马赴任。</p>

</p>

总兵刘孔胤没有办法,只好会同抚顺赵士谔将宣镇三卫的士卒进行挑选。</p>

</p>

士卒们听到后大哗。</p>

</p>

一小旗官梁国忠大声嚷嚷:“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我的兄弟上次援辽,死在了辽东,安家银子都只给了一半呢!”</p>

</p>

“对啊,上阵搏命,连买命钱的不给够,不去!”另一个小旗官也闹腾起来。</p>

</p>

“不去,不去!”</p>

</p>

有心中不满的人在士卒中突然吼道:“反了,反了,学平头贼一样,我们反了!”</p>

</p>

“反了,反了!”</p>

</p>

一时喧嚣!</p>

</p>

巡抚赵世谔被这突发的事故吓懵逼了,转头向总兵刘孔胤求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