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宋时归(2 / 2)

就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榜,被誉为中国科举千年第一榜,光唐宋八大家在这场科举中就汇聚了四人。

主考官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写有《醉翁亭记》。

唐宋八大家中另三人则是苏轼、苏辙、曾巩,都参加了这场科举并进士及第。

大文豪苏东坡都没有获得状元,只是乙等进士出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能压千古闻名的大文豪一头,此三人也是足以自傲一生了。

另外当时在京城的唐宋八大家还有两位,一位是陪儿子考试的苏洵,一位是担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

也就是说,当年的一场科举考试,汇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

此次嘉佑榜,共有进士388人,其中在《宋史》中入传的有24人,分别是章衡、窦卞、罗恺、邓考甫、王回、王韶、王无咎、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璪、章惇。

王韶:北宋名将,人称三奇副使,上《平戎策》,提出并主持河湟开边计划,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临(熙)六州的战役,2000余里,是北宋最大规模的开疆拓土。

吕惠卿: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变法的继承者,但在担任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关系破裂,王安石回京后,被贬出京城。是维护推进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力量。

程颢:与胞弟程颐并称“二程”,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张载:横渠先生,关学创始人,他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是文人的最高追求。

章惇:和年长自己十岁的族侄章衡一起参加科举,虽然中进士,但耻于在自己的侄子之下,拒不受敕。两年后再次参加科举,中进士第五名,是北宋后期新党的领导者,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为由反对立宋徽宗赵佶为帝,后被贬湖州,死于任上。

除了主考官和考生外,当时的考官团阵容也是庞大,负责阅卷的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副主考则都是北宋文学大家王珪、韩绛、范镇,前两者后都至宰相。

可以说,嘉佑二年一榜所选拔出来的人才贯穿了整个北宋的后半段历史。

宋仁宗一朝人才辈出,苏轼曾评价:“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不过嘲讽的是这些人才恰恰只用了三世,宋英宗一世、宋神宗一世、哲宗和徽宗兄弟算一世,然后就爆发了靖康之耻。

张之淮的《宋时归》就是选取了宋仁宗一朝,以嘉佑榜章衡、窦卞、罗恺、苏轼等人的一生映衬北宋的盛世。

这次的主角是名气远不如苏轼的章衡,以他的视角演绎赵祯一朝,同时北宋君臣远望幽云十六州,望而不得,盼望幽云十六州能收归大宋的刻骨铭心的苦楚,也是这部电视剧的暗线。

宋时归,其实是何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