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北地已经连遭两个月干旱,今年播下去的种子恐怕颗粒无收。”</p>
</p>
御书房中,户部尚书康祺汇报着旱灾之下多地的情况。</p>
</p>
“北地的苛捐杂税今年免去吧,今年多地洪涝频繁,真是一个灾年啊。”</p>
</p>
大夏皇帝赵无极听完康祺的汇报,不禁连连摇头。</p>
</p>
想要从各地征收杂税补充国库是不现实的了,只能另想他法。</p>
</p>
幸好前几日去庆王府走了一圈,有些收获,这才让一些开支亏空得以补充,但不是一个长久之策。</p>
</p>
毕竟养了庆王五年多才割了几十万两,根本无法缓解大夏上下各地的压力。</p>
</p>
“陛下,去年就已经免去北地的赋税,今年再减免恐怕不太合适……其他多地官员已经联名上书减缓增税以及要求免税。”</p>
</p>
康祺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一旦给某些地方开了特权,其他地方的官员就会借机喊惨。</p>
</p>
“北地一直土地贫瘠,当地百姓时长要忍受饥荒带来的痛苦,而且还要防备北地东部的大庆国的侵犯,朕如果再强迫他们补充赋税,势必会引发众怒,朕不希望大夏出现这种内乱。”</p>
</p>
摇了摇头,赵无极深思熟虑后,决定继续给北地减免今年的赋税。</p>
</p>
“可是……”</p>
</p>
“其他地一律按规矩办事,朕知道他们有所损失,但朕不可能给他们免税!”</p>
</p>
北地免掉是赵无极的底线,其他地方又不如北地问题多原因杂,所以赋税减免必不可能。</p>
</p>
“臣遵旨。”</p>
</p>
康祺无声一叹,北地能够减免是一件好事,其他地方无法减免也是情势所迫,现在国库空虚,接下来又将入秋进冬,虽说对京城没什么影响,可是其他地方会有不少麻烦。</p>
</p>
吃不饱穿不暖的灾民将比比皆是,不是一点半点能够解决的。</p>
</p>
之前遇到这种灾年,赵无极都会调拨国库银两前去赈灾,以保全灾民的生存。</p>
</p>
可今年的财政情况却让赵无极犯了难,甚至连朝中的几位重臣都明白,今年的灾难将是大夏上百年来最为严重的一年。</p>
</p>
“康祺,你告诉朕,今年隆冬大夏子民将何去何从啊。”</p>
</p>
看完一份从江南地带送来的汇报,赵无极颓然一叹,就连富饶无比的江南周遭今年都遭受连日大雨引发洪灾,数万名百姓因为这场洪灾失踪,数千人身亡!</p>
</p>
“回陛下,臣以为应该召集广大豪绅募捐粮钱,及时保证粮仓和财政的充盈,这样才能防备不时之需。”</p>
</p>
康祺沉默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p>
</p>
“找豪绅募捐?朕什么时候沦落到这种地步了?”</p>
</p>
赵无极嗤笑一声,在他眼里这些豪绅贱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下等贱民,想要他们掏出银子和粮食来救助大夏的黎民百姓,就要给他们加官进爵,满足他们非比寻常的大胃口。</p>
</p>
“陛下,臣觉得只有这个办法能够快速的补充国库的空虚,如今已入秋,天气转冷,粮食和木炭等都在涨价,留下的时间不多了。”</p>
</p>
康祺摇头,说完看了一眼赵无极的神色。</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