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辣个男人回来了(2 / 2)

太后看着她。</p>

怀庆淡淡道:</p>

“昨日,魏公复生了,他捐躯之前便已经为自己想好了退路,五个月来,许七安一直在想办法搜集材料,炼制法器,召回他的魂魄。</p>

“他暂时不会来见你,他说,希望能轻轻松松的来见你,而非像当年一样,背负着国仇家恨。”</p>

说完,怀庆转身离去。</p>

太后愣愣的坐在案边,脸上没有表情,两行泪水无声的滑过脸颊,无止无休。</p>

一支浩浩荡荡的重骑兵,穿过禹州边界,进入了青州。</p>

南宫倩柔没有急着赶路,吩咐队伍换上云州旗帜后,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往南推进。</p>

重骑兵无法长途奔袭,缓行才能持久。</p>

但南宫倩柔吩咐队伍减速的目的,仍然不是为了节省战马体力,而是在等人。</p>

“南宫将军,此去云州,路途遥远啊。我们行军速度缓慢,不如换走水路吧。”</p>

经验丰富的副将快马加鞭,赶上南宫倩柔,与他并驾齐驱。</p>

以重骑兵的速度,青州到云州,少说也得半个月的路程。</p>

在从云州边界到白帝城,又得三五天。</p>

这还不算攻下白帝城的时间。</p>

南宫倩柔淡淡道:</p>

“不急,慢慢走着。”</p>

副将欲言又止,最终选择相信南宫倩柔,相信魏公。</p>

南宫倩柔不再说话,边走边审视四周环境,自进入青州后,一路行来,人烟绝迹。</p>

只是五个月的时间,中原竟变的如此萧条凄惨,即使性子有些凉薄的南宫倩柔,内心也感慨万千。</p>

晌午时分,缓行中的重骑兵,忽然察觉到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而来。</p>

南宫倩柔抬起头,眯着眼,并不慌张,反而嘴角微微翘起。</p>

庞大的御风舟在重骑军前方降落,船舷边缘站着七人,其中一人背对苍生。</p>

南宫倩柔望着脸色冷峻,缺乏表情的某人,笑道:</p>

“好久不见!”</p>

杨砚微微颔首。</p>

副将恍然大悟,一拍脑袋,惊喜道:</p>

“原来您是在等帮手。”</p>

南宫倩柔挑了挑嘴角:</p>

“你能想到的纰漏,魏公会想不到?”</p>

只要重骑兵离开那座废弃军镇,被超过三个的旁人看见,屏蔽天机之术自解,这时,义父就会记起自己留下的是一支重骑兵。</p>

以义父的智慧,只要记起重骑军,那么计划中的所有纰漏,他都会在脑海中填充、弥补。</p>

比如缺乏攻城武器,比如缓慢的行军速度等等。</p>

南宫倩柔跟了魏渊这么多年,对魏渊这点信心还是有的。</p>

杨千幻负手而立,背对重骑军,淡淡道:</p>

“一万人,得分三次运载,预计明日黄昏前,抵达云州,不过,我们要去的不是白帝城。”</p>

南宫倩柔皱眉道:</p>

“不是白帝城?”</p>

他已经从怀庆的侍卫长那里得知,五百年前那一脉,入冬时,便在白帝城称帝。</p>

杨砚不是个爱说话的人,看了一眼身边的陈婴,后者笑呵呵道:</p>

“云州不可能有超凡强者,且大军主力北上伐奉,留下的守军即使不少,也不会太多。他们肯定有防备釜底抽薪的手段,那么,以云州的情况来说,会是什么手段?”</p>

南宫倩柔略一沉吟,恍然道:</p>

“藏在山里,据险关,依地势,便可抵挡十倍于己的兵力。”</p>

他望着陈婴,啧啧道:</p>

“你这小子的脑子还挺管用的。”</p>

陈婴咧嘴:</p>

“是魏公留下的锦囊里说的,我不需要动脑子,魏公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当初讨伐靖山城,不就这样嘛,反正从没输过。”</p>

他说着,拍一拍船舷,笑道:</p>

“杨千幻负责找人,我们乘这件法器直接空降,一举端了叛军老巢。”</p>

杨千幻顺势道:</p>

“手邀明月摘星辰,世间无我这般人。</p>

“休要废话,速速上来。”</p>

他语气有些急切,恨不得立刻凯旋,然后督促翰林院的史官,把这场战役写进大奉史书里。</p>

名字都想好了:</p>

许虽嚣狂,亡许必幻杨千幻终结云州叛乱</p>

许既可以是许平峰,也可以是许七安,一词双义。</p>

翌日,京城。</p>

天蒙蒙亮,冷风吹在脸上,已不如半个月前那么寒冷。</p>

武百官在鼓声里,穿过午门,过金水桥,按照官职于官场、台阶立定,诸公则进了金銮殿。</p>

女帝并未让诸公久等,很快,穿着龙袍,头戴冠冕,气质威严冷艳,在太监的搀扶下,缓缓登上御座。</p>

正常奏对后,怀庆凤目微眯,望着殿内诸公,道:</p>

“昨日,朕已命杨恭等人撤离雍州,退守京城,布防之事,就有劳众爱卿协同了。”</p>

她语气清冷,语调缓慢,就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p>

可听在诸公耳中,却如晴天霹雳。</p>

一瞬间,心里涌起的恐慌和愤怒几乎要将他们吞没。</p>

愤怒于女帝独断专行,刚愎自用。</p>

退守京城?</p>

可京城要是保不住呢!</p>

偌大的雍州,说让就让?</p>

这不是资敌吗!</p>

“陛下岂可如此糊涂?”首辅钱青书又惊又怒:</p>

“数万将士以命相搏,才守住雍州,才拼光敌人精锐,岂能拱手相让叛军。”</p>

“陛下是想让五百年前的旧事重演吗。”激进的人说话要重一些。</p>

“糊涂,糊涂啊!”职业喷子给事中则不留情面,怒斥道:</p>

“陛下是要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吗!陛下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p>

险些就要骂出昏君、女流之辈果然不堪大用这类的话。</p>

不怪诸公心态炸裂,因为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以往云州叛军气势汹汹,打完青州打雍州,诸公们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个都有静气。</p>

可这是因为青州也好雍州也罢,毕竟还没到京城啊。</p>

而现在,退无可退,京城一破,全部玩完,已经关乎到切身利益、生命安危。</p>

也有部分人是恼怒怀庆做事不商量,这么重要的决定居然独断专行,祸国!</p>

“众卿稍安勿躁!”</p>

女帝清亮如潭的眼睛里,很好的藏着戏谑,之所以事先隐瞒,便是为了让京城百官破釜沉舟,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凝聚财力物力。</p>

当然,前提是要让武百官看到胜利的希望。</p>

否则就是玩火了。</p>

殿内,喧哗声稍稍停歇。</p>

诸公依旧满脸愤懑,或惶恐,或担忧,觉悟不高些的,已经开始思索着将来大势已去,以什么样的姿势投敌。</p>

女帝淡淡道:</p>

“朕要引荐一位故人给诸公。”</p>

“引荐”和“故人”是自相矛盾的词汇,让诸公有些不解。</p>

女帝望向金銮殿大门,高声道:</p>

“宣,魏渊!”</p>

诸公霍然回首,看见青冥的天色里,一袭青衣迈过高高门槛,他两鬓斑白,双眸里蕴含着岁月沉淀出的沧桑。</p>

他走过这一条长长的地毯,就像走过一段漫长时光,重新来到诸公面前。</p>

这个男人,回来了!</p>

ps: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作者应该不算是合法公民,因为他们无法享受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狗头</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