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春祭日——复活(1 / 2)

紫金丹入口后,冰夷元君并指点在徒儿眉心,以法力化开极品丹药。</p>

丹药化开后,并不流入腹中,而是化作紫气,氤氲在李妙真眉心。</p>

这个过程持续没有太久,一刻钟不到,紫气便缓缓收敛,于她眉心化作一道紫纹。</p>

紫纹与丹药上的纹路如出一辙,是药力沉淀的象征。</p>

李妙真四品之躯,无法彻底吸收药力。</p>

她很快醒转,视野从模糊到清晰,首先看见的是哭的鼻子眼睛通红的李灵素,李妙真茫然了一下,心说师哥呀,你也来陪我了吗。</p>

接着,就看见了师尊冰夷元君,还有师伯玄诚道长。</p>

她便明白了怎么回事。</p>

脸色苍白,嘴唇干燥的她,勉强笑了一声:</p>

“多谢师尊救命之恩。”</p>

大难不死,本该是高兴的事,只是目光所及,那些战死的故友,她心里沉甸甸的,未曾有一丝一毫的喜悦。。</p>

“你是天宗圣女,掌教继承人之一,为师自该救你。”</p>

冰夷元君不掺杂感情的声线说道:</p>

“为师和你玄诚师伯此次下山,是奉天尊之命,带你们师兄妹回宗门。</p>

“天人之争后,天宗封山,任何人不得再下山。”</p>

李妙真感应了一下自身状态,脏器多处破损,肉身岌岌可危,反倒是燃烧的元神已经修补完毕。</p>

她自知无力反对师尊,沉默了几秒,道:</p>

“天尊会如何处罚弟子?”</p>

冰夷元君摇头,淡淡道:</p>

“那是天尊的事。”</p>

李妙真没再多问,转而看向李灵素,道:</p>

“弟子还有唯一的心愿,戚广伯奇袭浔州城,情况紧急,务必要将此事传给杨砚等将领。请师尊垂怜,成全弟子。”</p>

冰夷元君皱了皱眉:</p>

“你既已死过一次,还是看不开凡俗之事?”</p>

李妙真再次望向横尸遍野的战场,目光悲伤,“我的朋友都留在了战场,我已经走不了了。”</p>

走不了,指的是心。</p>

冰夷元君点点头,索性这个弟子已经做过太多“错事”,她不会因为愤怒或恨铁不成钢之类的情绪,强压弟子。</p>

不,其实她现在什么情绪都没有,连愤怒都不会有。</p>

玄诚道长亦然,不过额外提出一个条件,他取出一枚碧绿色的丹丸,递给李灵素,道:</p>

“为防止你再次逃跑,把它吃了吧。”</p>

噬灵丹!</p>

此丹是天宗独有的丹药,服下之后,三日内不得解药,便会元神枯竭。</p>

超凡之下,统统难以幸免。</p>

身为圣子,李灵素当然识得此丹,难以置信的望着玄诚道长,颤声道:</p>

“师尊啊,我,我是你从小带到大的弟子啊,您心里不会痛吗,不会愧疚吗。”</p>

玄诚道长面无表情,语气冷漠:</p>

“你觉得为师会吗。”</p>

天杀的太上忘情李灵素领命而去,驾驭飞剑消失在蔚蓝天际。</p>

他现在无比确认,师尊的凡心绝对不在自己这里。</p>

这天宗不待也罢。</p>

春祭日前一天。</p>

往常的春祭日,必定是中原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p>

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年的春日祭,朝廷会举行笼罩的祭天大典,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百姓也会在这天烹羊宰猪,祭祀天地,祈祷今年有个顶好的收成。</p>

今年春祭,对于百姓来说最为窘迫,富户人家不变,贫苦人家就只能用草扎的祭品代替。</p>

至于朝廷,大概官场上下,都没什么心情搞春祭大典了。</p>

并非缺银子的问题,朝廷再怎么拮据,也不至于办不了春祭大典,委实是雍州的战事令人焦心。</p>

距离洛玉衡渡劫已经过去八日,期间,雍州的战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悲壮”、“惨烈”来形容。</p>

首先是云州军奇袭浔州,城中两万守军死的只剩三千,前青州布政使,现雍州总兵杨恭在守城战中断了一臂,心蛊部飞兽骑全军覆没。</p>

浔州危难之际,许新年等游走于防线上的军队及时赶回支援,身受重创的杨恭当机立断,亲率剩余守军出城,与援兵里外夹击云州大军。</p>

奇袭浔州失败的云州主帅戚广伯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咬着牙命其麾下的中军精锐,与大奉军展开鏖战。</p>

双方在浔州城外鏖战一天一夜,血流成河,据传回京的情报上说,人与马的尸骨铺的骑兵无法行进的夸张程度,形成天然的拒马屏障。</p>

这一战,原本是有机会吃下云州中军的,一旦成功,也许会成为中原战事的转折点之一。</p>

直到一支可怕的骑兵出现,以蛮横到近乎不讲理的架势插入战场,在云州中军的配合下,里里外外将大奉骑兵凿穿数次。</p>

原本占尽优势的大奉军难以在平地上与这支骑兵争锋,只得退回城中,这才得以喘息。</p>

这支骑兵如今被大奉朝堂诸公牢牢记在脑海,深深印在心里,叫“玄武军”。</p>

它从未在青州战场上出现过,却一战扬名,成为了大奉军的噩梦,乃至朝廷诸公听见“玄武军”三个字,也忍不住头皮发麻。</p>

戚广伯是铁了心要破浔州,当夜再次展开攻城,不计代价的投入兵力,黎明时浔州失守。</p>

大奉军撤离浔州,杨恭与张慎李慕白三位大儒,率八百人马断后,云鹿书院大儒手段高超,诡谲莫测,成功掩护大奉守军撤离。</p>

但杨恭因频频施展言出法随之术,加之重伤在身,法术反噬之下,内伤外患爆发,退守雍州城后便昏迷不醒,命悬一线。</p>

这一战,直接打光了大奉军仅存的精锐,自秋收时,十万大军半数战死于靖山城,大奉的精锐部队便处在捉襟见肘的处境。</p>

青州战役中,朝廷调兵遣将,把各州卫所里能调动的精锐,几乎都调到了青州。</p>

结果近五万人战死沙场,残部退守雍州。</p>

女帝上位后,兵部尚书咬牙切齿,又从附近几洲调过去一万兵马。</p>

浔州一战,连这点家底也拼的差不多了。</p>

同时武林盟、李妙真等义军同样湮灭在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惨烈攻城战中。</p>

武林盟死了两位四品帮主,麾下教众死伤达八成。尤其李妙真,她所率领的飞燕军全军覆没,本人和师兄李灵素被天宗长辈带回宗门,再无消息。</p>

浔州失守后,云州军彻底偃旗息鼓,与大奉军展开对峙。</p>

云州军出云州时,总共有六万嫡系部队,分左中右三军,俱是精锐中的精锐,这还不算民兵。</p>

攻占青州后,凭借储备充裕的钱粮,招揽江湖人士和流民,兵力扩充到十万,这就造成了云州军越大越多,大奉军越打越少的现象。</p>

大奉国库空虚,流民成灾,云州有备而来,积蓄了二十年。</p>

其实拼的是底蕴。</p>

青州战役中,云州军乍一看越大越多,实则左军三万精锐,已经被大奉军拼的七七八八。</p>

雍州战役开始后,杂牌军和精锐日益减少,直到近来夺取浔州的这场惨烈战役结束,大将军戚广伯的直系中军,彻底打的精光。</p>

招揽来的江湖人士和杂牌军已所剩无几,曾经驰骋战场,翱翔天空的朱雀军,已经只剩下二三十时骑,彻底沦为空中伺候。</p>

现今的云州,全靠右军主力和玄武重骑撑场子。</p>

这也是雍州战役开启后,戚广伯改变战术,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p>

云州底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耗损下去。</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