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云州的条件(一)(2 / 2)

诸公纷纷回头,注视着踏入殿内的年轻人。</p>

他穿着月白色的华服,绣精美云纹,双袖自然垂下,腰间环佩叮当,五官俊朗,皮相极为不错。</p>

他身后是一对容貌有几分相似的少年少女,一个冷漠,一个清冷。</p>

再往后,六名身穿官袍的老者中,两名穿绯袍绣云雁,四名穿青袍,绣白鹇和鹭鸶。</p>

他们身上的官袍,无疑刺痛了永兴帝和诸公的敏感的心,区区一个云州,使团穿着正儿八经的官袍,几个意思?</p>

“云州使姬远,见过陛下。”</p>

姬远面带微笑,微微躬身,自有一股贵气和静气。</p>

永兴帝点了一下头,声音洪亮平静:</p>

“姬大人代表云州来京城议和,朕给了你最大的礼遇,你却来迟了。</p>

“这就是云州议和的诚意?”</p>

他表情严肃,睥睨着殿下的姬远。</p>

姬远丝毫不慌,笑着作揖:</p>

“实非在下本意,只是今日出发前,被驿站一位银锣刁难、辱骂,耽误了些时日。</p>

“本官怀着诚意而来,没想到区区一个银锣也敢对本官横眉冷对,言语谩骂,姬远斗胆问陛下一句,这便是大奉和谈的诚意?”</p>

许元霜和许元槐在旁听着,兄妹俩对姬远的口才心知肚明,别说迟到一刻钟,便是迟到一个时辰,他也能把理掰扯的一清二楚。</p>

让自己无理变有理。</p>

这不,反将一军,同时还当着皇帝和诸公的面,给那不知死活的银锣扣了顶帽子。</p>

永兴帝要是不做出处理,那就是坐实了怠慢刁难之意,留下把柄。</p>

果然,永兴帝眉头一皱,沉吟一下,道:</p>

“何人刁蛮、谩骂姬使节?”</p>

姬远语气平静的回复:</p>

“银锣宋廷风。”</p>

永兴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他第一反应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银锣,背后可能有人,受了指使,破坏和谈。</p>

处置一个银锣自然不需要犹豫,他正要发话,这时,左都御史刘洪站了出来,道:</p>

“陛下,此中定有误会。”</p>

姬远身后一名穿绯袍的官员反驳道:</p>

“这位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姬大人在信口胡诌?”</p>

刘洪不理,继续道:</p>

“宋银锣忠肝义胆,在云州剿灭乱党时,与许七安并肩作战,而后屡历功劳,是许七安任职银锣时的得力助手。岂会刻意辱骂、刁难云州使团。</p>

“此中必有缘由,请陛下彻查。”</p>

永兴帝淡淡道:“刘爱卿所言甚是,朕自当查明情况,给姬使节一个交代。”</p>

查什么?不用查了!</p>

刘洪的话说的很清楚,那姓宋的银锣是许七安的人。</p>

背后有这么大一个靠山,只要不杀人放火为非作歹,基本可以高枕无忧。</p>

永兴帝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非要与许七安交恶,回头派人告诫一下那个银锣,再把他调回打更人衙门也就是了。</p>

姬远一愣,顿时恍然,明白那家伙为何敢如此肆无忌惮。</p>

原来背靠着大奉第一武夫。</p>

“那就谢过陛下了。”</p>

他见好就收,没有咬着不放。</p>

很显然,小皇帝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得罪许七安,他揪着不放,只会自讨无趣。</p>

六名随行觐见的官员,愕然的相互对视,难怪区区一个银锣这般嚣张跋扈。</p>

心里仍就不满,但今日议和事大,便不与那小人物计较了。</p>

一番闲谈、扯皮之后,姬远朗声道:</p>

“入冬以来,我云州与大奉交战两月,以致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双方将士亦死伤惨重。本官奉命抵京议和,蒙陛下和诸公大义,同意和谈”</p>

和谈的具体流程,是先定下主基调,再由鸿胪寺负责谈判,确认一些细枝末节,若是事情特别重大,则礼部也要参与其中。</p>

在这过程中,还得把每日得谈判流程,交给皇帝过目。</p>

最终结果也得由皇帝和诸公商量后,才能拍板。</p>

今日,定的就是“主基调”,先把谈判的框架搭建起来。</p>

姬远说完长篇大论后,道:</p>

“我云州大军势如破竹,已占领青州,大奉监正殉国于半月前。然,父皇心怀仁慈,不忍百姓再面临兵灾,愿意与大奉和谈,大奉需答应我们四个条件。”</p>

潜龙城主早已在云州称帝。</p>

父皇监正陨落永兴帝扫过姬远身后,那几名穿官袍的云州官员,深吸一口气,道:</p>

“姬使节请说。”</p>

姬远道:</p>

“第一,大奉每年向云州进贡岁币银五十万两、绢六十万匹,和谈结束后立刻生效,本官要先带回今年的岁贡。”</p>

他话刚说完,户部尚书便跳了出来,斥责道:</p>

“黄口小儿,睁眼说瞎话。</p>

“白银五十万两?绢六十万匹?你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p>

户部尚书跳脚是有理由的,这些钱在太平盛世时,倒也不算什么。</p>

但眼下国库空虚,为了维持朝廷运转、军费开支,本就苦苦支撑,连赈济灾民都钱粮都没有。</p>

一下子要走五十万两白银,云州甚至都不用打仗,坐等朝廷崩盘就行。</p>

这哪里是议和,这是包藏祸心,要逼死大奉。</p>

户部尚书生怕永兴帝不懂“经济”,贸然答应,因此先跳出来开喷。</p>

姬远“啪”的展开折扇,摇了摇头:</p>

“中原土地富庶,区区五十万两算什么。”</p>

他眼睛猛的一亮,道:</p>

“莫非,朝廷已经连五十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了?”</p>

户部尚书心里一凛,冷哼道:</p>

“我大奉国力雄厚,岂是你一个黄毛小儿能揣度。”</p>

姬远逼问道:</p>

“哦,既然如此,那就是大奉并无议和之意。”</p>

此子牙尖嘴利诸公暗暗皱眉。</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