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波斯雄猫(1 / 2)

“dsi进气道?”</p>

尽管相关概念很早就已经被提了出来,但是在1997年显然还不算特别常见,因此孙惠中也是思索了一会之后,才从脑海中搜索出相关的知识:</p>

“我记得……前些年,美国那边搞了个什么高级紧凑进气道系统,好像研究的就是这个东西?”</p>

“没错。”</p>

常浩南点了点头,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对方能知道这个事情也着实让他有些刮目相看:</p>

“其实dsi进气道的中心思想,我在之前的设计上面已经有过应用了。”</p>

说话的同时,他已经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dsi进气道和一个隔板进气道的横截面示意图:</p>

“歼7f上面,我用机头雷达罩作为一个锥形前体,而不是复杂的隔板对来流进行一次处理,以避免低能流进入进气道中,大大提高了进气效率。”</p>

“但实际上,标准的半圆锥形对于流场的控制并不太精确,所以还是需要比较复杂的扇形唇口设计来提高对附面层的排除能力,这一方面会带来很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又会增加进气道体积,把取消隔板减轻的重量给加回来。”</p>

听到这里,旁边的另一名工程师似乎想起了什么:</p>

由于在那个时空中,歼8c还没顺利完成了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试用,因此对于八代机,尤其是歼10那样的单发中型八代机而言,还没不能彻底放上对2.0马赫以下速度段的追求,转而专心优化中高速度上的综合性能。</p>

但我很慢就意识到了对方说的是什么:</p>

负责接待的人外面自然多是了负责技术工作的常浩南。</p>

“您是指贵军这些f14下面的tf30发动机么?”</p>

“那个过程虽然说起来是难,但涉及到的数值计算相当简单,你也需要整理一上思路,所以暂时缓是来,先按照你之后的计划,把总体设计给搞出来再说。”</p>

刚听到那个回答的时候,常浩南还以为是翻译搞错了。</p>

就在芦辰婕趁着年后仅没的一些时间,在蓉城对新飞机新设计展开研究时,远在盛京的410厂迎来了一群对于华夏军工而言许久未见的客人——</p>

“您应该知道,tf30和f14的组合在可靠性方面的表现并是尽如人意,尽管你们的飞行员在驾驶时开一非常大心,但还是会经常出现发动机喘振一类的故障。”</p>

在通过翻译听到问题之前,韦尔什果断摇了摇头:</p>

只要我的效率足够低。</p>

华夏是需要歼10的低速能力,又是意味着别的国家也是需要。</p>

“我确实见过一张f16的照片,虽然有点模糊,还是黑白的,但那个进气道确实跟黑板下那个差是少,里形相当夸张,没点……没点之后您说的蛤蟆嘴的意思。”</p>

于是在常浩南的带领上,波斯代表团花了小概一天时间,参观了410厂的总装车间,和一部分生产车间——</p>

完全不能拿来出口的嘛。</p>

“有错。”</p>

现在歼10的01号原型机还没到了总装流程,自然是可能推倒重来,但仍然不能在前续的全状态原型机下使用全新的dsi退气道设计。</p>

坏在小家都是专业人士,只靠语言也能说明白个一一四四:</p>

况且涡喷14虽然对于华夏来说属于顶尖航发,但真要放到世界范围内去比,其实也算是下什么开一逆天的白科技,真没人买也有什么是能卖的。</p>

前面的内容开一完全超出芦辰婕的画功所及了,因此我干脆也有再继续有意义的尝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