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二十两银子?”</p>
</p>
听到宁王朱权说的话,晋王朱棡急忙反驳。</p>
</p>
“普通员工一个月都能有二两银子,更别说那些做实验的设计师了。”</p>
</p>
不是一个月二两银子,难道是一个月二十两银子?那一年就是二百两!对于那些在外工作的普通人来说一年二百两真的很多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要不然一年岂止二百两!</p>
</p>
想到这里宁王朱权再次试探着开口。</p>
</p>
“一个月二十两?”</p>
</p>
“一年二百两?”</p>
</p>
听到宁王朱权说的话,晋王朱棡这才缓缓点头,而后给了宁王朱权一个肯定的回答。</p>
</p>
“不止如此。”</p>
</p>
“除了每个月能得到二十两外,年底还有年终奖。”</p>
</p>
“年终奖也是咱们远远想不到的。”</p>
</p>
“有一百两。”</p>
</p>
晋王朱棡说完后宁王朱权惊讶的久久合不拢嘴。</p>
</p>
这晋阳兵器厂的工资也太高了吧!实验楼实验室里那些人的工资一年竟然有三百两之多,是普通员工的十五倍工资。</p>
</p>
看得出来太孙朱允熥很重视实验楼里的那些设计师。</p>
</p>
看着晋王朱棡,宁王朱权开口询问道。</p>
</p>
“三哥,这晋阳兵器厂给的工钱也太高了吧!”</p>
</p>
“据我所知,朝廷军器局和兵仗局给的工钱就没这么多。”</p>
</p>
朝廷里哪儿能和晋阳兵器厂比啊!就像晋阳兵器厂给的这般待遇全大明境内只此一家。</p>
</p>
接着晋王朱棡继续回答宁王朱权道。</p>
</p>
“太孙说了,给的少是朝廷的问题,朝廷没钱,太穷了。”</p>
</p>
“但这也不是太孙朱允熥钱多,挥霍,而是设计师们都是人才,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他们值得太孙给这么多,他们的知识、设计和努力付出值得太孙为他们掏这么些银子。”</p>
</p>
“换种方式来说,太孙这叫保护人才,保护知识,保护国之栋梁。”</p>
</p>
“想要这些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朝廷付出,为大明付出,咱们就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要给他们足够多的回馈和回报对得起他们的付出。”</p>
</p>
“只有他们这些人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研究发明才能让我们的兵器、火器越来越先进,让我们的军事实力提高,让我们大明有实力去应对外来部族的侵略。”</p>
</p>
“如果咱们都这样想的话,还会觉得给他们这些人给的多吗?”</p>
</p>
“事实上给的一点都不多,太孙还说了,等过一段时间他们的工钱还要调整。”</p>
</p>
“只有鼓励人才、奖励知识,鼓动老百姓去读书、学习,咱们的大明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p>
</p>
“这是太孙朱允熥说的原话,太孙朱允熥还说朝廷掏不起的银子他掏,朝廷留不住的人才他都留在晋阳兵器厂,反正晋阳兵器厂也是为朝廷服务的,本质上差不了多少。”</p>
</p>
“高薪聘用不止能让这些设计师们干的开心,做的高兴,还能避免他们被其他部族、其他国家的人收买,利诱进而出卖朝廷机密、出卖国家利益,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这样对朝廷、对老百姓、对大明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