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跋:右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平安帖,是绢上书。</p>
</p>
余所见右军数帖,惟袁生、鹘等、此事帖,则纸书。</p>
</p>
而月半、眠食,及大令鸭头丸帖,俱绢本。</p>
</p>
盖晋人珍惜其书,故多用绢,至唐人犹然。</p>
</p>
今此帖已刻之绛帖中,验之无豪发少异,疑即当时用以入石者。</p>
</p>
缝印有绍兴三小玺,其签题即思陵之笔,盖思陵早岁尝效元章书,故此犹带米法也。</p>
</p>
又有驸马都尉王晋卿‘妙绝古今’及‘书画印’前后钳记,而柯敬仲亦以墨印印之。</p>
</p>
二君藻鉴最精,当为真迹无疑。</p>
</p>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p>
</p>
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p>
</p>
我鉴定过不少书法,都有文徵明的题跋,字迹没什么问题。</p>
</p>
除此外,还有王谷祥的题跋。</p>
</p>
右军真迹世所希覩,此帖为太史衡山先生所藏。</p>
</p>
先生出以示余,相与鉴赏,晚学何幸覩此至宝,良深庆忭。</p>
</p>
因题名卷末,以识胜事,托不朽云。</p>
</p>
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也叫王右军。</p>
</p>
再加上后面的钤印:王禄之印,确实是王谷祥的钤印没错。</p>
</p>
唯一有个问题,我觉得让我有点存疑。”</p>
</p>
周正微笑道:“什么问题?”</p>
</p>
能看出这么多,足以说明吴天罡的能力。</p>
</p>
把他从地下黑市带出来,实在是最正确的决定。</p>
</p>
吴天罡认真说道。</p>
</p>
“这里有个印章问题,文徵明跋讲‘妙绝古今’、‘书画印’两印是王晋卿的。</p>
</p>
可据史料记载,王诜字晋卿,太原人,尚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为利州防御使,工书画。</p>
</p>
他是北宋晚期人,本帖上古印‘妙绝古今’,可文徵明跋中以为王诜印,所以应非伪物。</p>
</p>
但‘书画印’是元代柯九思的。</p>
</p>
在沪海博物馆编《中国书</p>
</p>
画家印鉴款识》中,根据是柯九思等六家墨竹合卷上出现此印。</p>
</p>
这二印实属罕见,我之前从未遇到过,所以有待考证。”</p>
</p>
金曾和金肇航父子俩有点惊慌。</p>
</p>
好不容易弄来的王羲之真迹,怎么会存在问题。</p>
</p>
“是不是弄错了?这确实是王羲之真迹啊!”</p>
</p>
周正压低声音说道:“他没说错,此书法笔法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颇合羲之草书法风格。</p>
</p>
刻意摹写,呈现轻重浓淡,然不免有笔滞处,临写并勾描,留下细痕。</p>
</p>
据印鉴、题跋,本帖曾为柯九思、文徵明收藏。清代进入内府,后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时存养心殿。</p>
</p>
鉴于上述多方面情况,本帖应为南宋时勾摹本。”</p>
</p>
金肇航傻傻问道:“勾摹本是什么意思?”</p>
</p>
周正无语冷笑。</p>
</p>
“说太复杂,以你的智商可能听不懂。简单来说就是,这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p>
</p>
虽然王羲之的勾摹本也很稀有,但研究价值却低了许多。你们想用勾摹本换传家宝,真是麻雀啄了牛屁股,确实牛B!”</p>
</p>
金曾脸都绿了。</p>
</p>
吃了不懂古董的亏。</p>
</p>
他赶紧给金肇航说:“问问联系的那个鉴宝专家什么时候到,我们总不能一直被他们牵着鼻子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