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红帮裁缝(2 / 2)

神眼天医 十标 3492 字 2023-08-09

如果对西装文化了解,那对红帮裁缝肯定不陌生。</p>

</p>

华夏近现代服装改革,主要就是由红帮裁缝开创的。</p>

</p>

说起红帮裁缝的创始人,更是一代传奇。</p>

</p>

19世纪初,一位叫张尚义的落魄青年裁缝,在渔船上帮厨烧火,遇到大风,渔船翻了,他抱着一块木板,居然漂到了岛国横滨。</p>

</p>

身无分文的张尚义寄居在码头,幸亏会针线活,靠帮水手修补救生衣为生。</p>

</p>

当时的横滨有许多俄国和荷兰的货船,不少外国水手来来往往,可当时的横滨几乎没有西装店。</p>

</p>

于是张尚义就利用帮别人修补西装的机会,悄悄将衣服拆开,将西装的样式画在纸上,剪下来成为样板。</p>

</p>

经过他的反复琢磨,终于做成了第一</p>

</p>

套西装,手工费只有俄国和荷兰国家的一半。</p>

</p>

于是张尚义就从落海难民,慢慢变成了西装店老板。</p>

</p>

之后他的店规模越来越大,还在东京和神户开了分号,巅峰时期,一家店有一百多位伙计。</p>

</p>

之后在沪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基本都和他有所关联。</p>

</p>

“你们跟鬼市有什么关系?”周正不禁问道。</p>

</p>

“《典论》中写道: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p>

</p>

意思就是有三代富贵的人家才会懂得怎么穿衣、吃饭。</p>

</p>

所以穿衣绝非小事,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一座城乃至于一个国的文化精神面貌。</p>

</p>

提到鬼市,人们总觉得那是三教九流才会去的地方。</p>

</p>

不知什么时候,为了消除人们的偏见。</p>

</p>

杭州鬼市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西装,长衫,旗袍还有中山装。</p>

</p>

渐渐的,鬼市就定下了规矩,必须穿上正装,才能进入鬼市,而且还得是红帮裁缝手工打造的衣服。”</p>

</p>

周正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确实有些随意。</p>

</p>

也难怪刚才进来,裴嫣然就开始挑选旗袍。还以为她只是单纯喜欢,没想到是为了进入鬼市。</p>

</p>

“定制一套衣服需要多长时间?”周正问道。</p>

</p>

“少则半个月,多则就不好说了,来我这儿定制衣服的人不少。</p>

</p>

除了像你这样想进鬼市的人之外,不少学生甚至是外国人也喜欢来我这儿做衣服。”</p>

</p>

半个月也太长了。</p>

</p>

没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到时候还得回去参加古玩街的古风文化活动。</p>

</p>

重点是,女神虞沁也会去。</p>

</p>

“我今晚就想去鬼市,有没有什么办法?”</p>

</p>

“店里这些衣服,除了那边是有人预定之外,其余的如果合身,你都可以买去。”</p>

</p>

周正还没穿过长衫,于是就到长衫区看了看。</p>

</p>

长衫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士大夫常穿的道袍常服,之后遵循合体合身的民国服装理念改作。</p>

</p>

“这件,你穿应该合身。”吕乔拿来一件藏青色长衫。</p>

</p>

周正将外套一脱,直接把长衫套上。</p>

</p>

“确实还挺合身,就要这套吧。”</p>

</p>

吱——</p>

</p>

随着一声拉开帘子的声音,裴嫣然穿着一套紧身红色旗袍缓缓走来。</p>

</p>

贴身的衣料将那玲珑丰满的曲线包裹得淋漓尽致,水蛇般的腰肢摇曳出令人垂涎欲滴的曼妙弧度,旗袍下摆处开衩的口子延伸到大腿处。</p>

</p>

行走之间,肉色晃眼,春光若隐若现。</p>

</p>

“怎么样?”裴嫣然眨动睫毛,一脸期待。</p>

</p>

周正竖起大拇指,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于是只回答了一个字。</p>

</p>

“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