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说是高温烤制,除了遮雨,还有有保温的作用。岩城昼夜温差大,很需要这种东西。
张平心中一动,因为他在碎石里发现了几粒细小的晶石颗粒。颗粒有芝麻大小,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光芒。
他仔细看过周围,周围并没有这种颗粒,显然它是从地底喷出的!
这颗粒的外表让他想起了流晶,一种元星独有的矿物质。广泛用于电子和通讯等方面,隔热是普通的用途。
流晶形成的条件对于大自然来说极为苛刻,是矿物质在特定温度和气压下的一种物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矿物质化成液体,然后分子重新排列形成透明晶体,就是流晶。
流晶和矿物质有很多共通性,例如隔热。
张平觉得晶体颗粒很像流晶,而这个地方的石粘土具有隔热性,还需要高温才可以融化,这正是流晶矿物质具有的。
两者出现在同一个地方,不免让人怀疑这里有流晶矿!
盯着哪几粒在阳光下才能看到的晶石,张平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李宏白进。
张平有这种联想,归结于他在博物馆见到的一批同坑古物,当时的考古人员就是根据地震裂缝处一小撮夯土发现的该墓。
李宏白进听后虽然不明白细节,但感觉结构上有道理。而且他们后知后觉的惊住了,若是发现流晶矿,他们就发达了。
两人隐隐有点佩服张平,若不是张平过来,他俩挖一辈子石粘土都注意不到这些颗粒。注意到了也不会多想,只会当成一般的沙石。
当然还是要看最终结果,三人把几个袋子装满后,开着车往卢勤家赶,张平兜里装着几十粒三人收集的颗粒。
回到卢勤家,卢妻没去上班,也恢复了正常,眼神也没那股子决然了。见到张平他们扛着袋子进来,还招呼他们吃饭。
六个盘子,一盘一菜。
叫上汤成武,四人把剩下的袋子都扛了过来,石粘土只多不少,多了以后也可以用。饭桌上,张平知道了卢嫂叫李苒,父亲也是位军人,多年前因为一场意外过世了。
唉,厄运专挑苦命人。
张平想到他答应卢妻的事,觉得自己有点冲动,但似乎也不后悔。
吃过饭,张平四人去了岩城的高精密仪器交易所。要是在学校,用不了这么麻烦。
学校满地都是仪器,能把石粘土和晶石的八辈祖宗都给测出来。
不过还算幸运的是,高精密仪器交易所离这也就五十多公里,来回加上走路一个小时就够了。
他们要测验颗粒是不是流晶,石粘土是不是形成流晶的矿物质。
毕竟张平只是肉眼怀疑,而且只有隔热一个相同特性,不能确定什么。
四人来到交易所,在二楼找到了需要的仪器。一问价格,张平咬嘴,平日里在学校里见得装备竟然这么贵。
张平先是买了一节电池,然后拿着它来到一家窗口。以试用的借口,他拿出晶石颗粒,用电池通上了电,然后连到了一件电流波谱测试仪上,屏幕上数字闪动!
确实是流晶!他们又在另一家窗口确定了石粘土就是矿物质。
“发达了!”几人跳的老高,特别是白进,一头寸发更平了。
他们连夜回到了民宿小镇,租了一间民宿,卧室或沙发的过了一夜,第二天才进了卢勤家。
装修队来了,张平付了工钱,就和卢勤家人告别。
走到远处,张平觉得一股如芒刺背的感觉一直贴着他后背,连脖子都有些僵硬,他知晓那是李苒的目光。
那个古武者修为如何?红狈组织在哪里?
张平不觉得这只是李苒的事。而且他在李苒身上看到跟他相似的地方,例如李苒对卢勤的态度……
一行四人又租了辆蜈蚣车,来到了昨日装石粘土的地方。
他们向周围的人打听了一下,这平地原来跟陡坡是一个平面,十年前塌陷地震后,这一片平地整个降了近十米。
这更加作证了他们的猜测,因为流晶形成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地下水。
他们打算先确定流晶矿位置,然后把这件事报告给学校。
他们返回了小镇外的集市,趁人不注意,买了些简易设备。同时汤成武买了几件衣饰,大家都换上了。
这是白进教他们的。就跟没有向卢父打听地震的事情一样,这样一是隐蔽自己,二是保护别人。
大家觉得白进说的对,就照做了。
经过一番打扮,四人换了个样,几人穿着不同颜色的普色衣服,都戴着帽子,白进的最大,是个草帽,把平头完全遮住了。张平戴着墨镜,头发捋成了中分;李宏戴着口罩,穿着拖鞋;汤成武一身卫衣,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
几人武装完,背着包,拿着购买的装备向流晶矿进发。装备虽然简易,但应付个晶石矿应该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