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轻视(1 / 2)

皇朝夜行 南极稻草 4768 字 2023-04-21

&bs;&bs;&bs;&bs;"><b ": ;"></b></>&bs;&bs;&bs;&bs;李庸听了不由脸黑线,他万万没想到程咬金他们竟然会这么想,程咬金拍了拍李庸的肩膀笑道。

&bs;&bs;&bs;&bs;“你小子啊!放心吧!圣人都知道,而且还夸过你呢!所以,你担心什么?”

&bs;&bs;&bs;&bs;“没担心什么,我能担心什么?”

&bs;&bs;&bs;&bs;李庸没心没肺的摊手道,其实李庸是有点心虚,毕竟这切都是他策划的,如今新罗公主十分感激他,给他洗衣做饭,如此放下公主的尊贵,若是有天,新罗公主发现了这切都是他的谋划,那又会如何?现在新罗公主有多么感激他,到时候,新罗公主就有多么恨他,虽然他是大唐的郡公,不至于害怕个新罗的公主,但问题是,他这个人有良心啊!但是这些话可没法和程咬金说,而且就算说了也是白说,程咬金这老憨子是没法理解的,骑着马走在街上,李庸环顾左右感慨道。

&bs;&bs;&bs;&bs;“这和我心中的辽东,并不样啊!在长安的时候,东征的消息传开,无论是朝中的大臣们,还是市井百姓,全都惊心不已,议论纷纷,我以为辽东的百姓会十分惊慌,没想到,大军开进平州,却是夹道欢迎,辽东的百姓不但惊慌,竟然还想朝廷东征,真是出乎意料啊!”

&bs;&bs;&bs;&bs;程咬金大笑道。

&bs;&bs;&bs;&bs;“那说明辽东的百姓都是血性汉子,不怕打仗!”

&bs;&bs;&bs;&bs;徐世绩也缓缓策马上前,解释道。

&bs;&bs;&bs;&bs;“中原的百姓知道高句丽是因为前隋三次东征让他们印象深刻,而高句丽立国却已经有数百年,这数百年来,辽东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战斗,流过多少鲜血,但是中原的百姓都遗忘了,因为那对中原百姓来说不过是场谈资,但是辽东的百姓却忘不了,因为那对他们来说,都是刻骨的仇恨啊!再加上辽东之地民风彪悍,所以朝廷东征,这里的百姓都欢欣鼓舞,恨不得随军去狠狠的杀场!”

&bs;&bs;&bs;&bs;李庸笑道。

&bs;&bs;&bs;&bs;“所以说,圣人这次东征是对的,高句丽不灭,终成大患!”

&bs;&bs;&bs;&bs;徐世绩沉吟道。

&bs;&bs;&bs;&bs;“高句丽盘踞数百年,要打败高句丽不算难,但是要覆灭高句丽,很难!”

&bs;&bs;&bs;&bs;李庸笑道。

&bs;&bs;&bs;&bs;“反正来都来了,不试试怎么知道?”

&bs;&bs;&bs;&bs;程咬金听了叫道。

&bs;&bs;&bs;&bs;“李庸这小子说的对,来到来了,不灭了他高句丽怎么好意思回师?”

&bs;&bs;&bs;&bs;徐世绩沉吟道。

&bs;&bs;&bs;&bs;“可惜啊!现在也不知道新罗的情形到底如何了,若是新罗未覆灭,仍然有战之力的话那就好了。”

&bs;&bs;&bs;&bs;程咬金嚷嚷道。

&bs;&bs;&bs;&bs;“高句丽知道大军出征,早就守的更铁桶般,怎么打探消息?”

&bs;&bs;&bs;&bs;李庸听了笑而不语,因为旁边有人小跑了过来。

&bs;&bs;&bs;&bs;“小的见过公爷,小的已经在平州城恭候公爷多时了!”

&bs;&bs;&bs;&bs;李庸翻身下马将人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bs;&bs;&bs;&bs;“你们都辛苦了!”

&bs;&bs;&bs;&bs;“不辛苦,不辛苦,这是小的应该做的,公爷,这是大掌柜的书信,请公爷过目!”

&bs;&bs;&bs;&bs;李庸接过了书信,拆开看,不由笑了起来,程咬金伸长了脖子,好奇的问道。

&bs;&bs;&bs;&bs;“这是谁的书信啊?上面都写了什么啊?”

&bs;&bs;&bs;&bs;李庸笑道,李庸自然不会和他们说自己手上有支全大唐最恐怖的情报组织吧?

&bs;&bs;&bs;&bs;“之前我不是有支商队去了高句丽吗?他们虽然退回了大唐,但是却也留下了不少暗桩,这是他们送来的书信,正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嘛!”

&bs;&bs;&bs;&bs;徐世绩听了不由眼前亮,若有所思的笑道。

&bs;&bs;&bs;&bs;“原来你早有筹谋啊!”

&bs;&bs;&bs;&bs;程咬金连忙问道。

&bs;&bs;&bs;&bs;“现在的新罗到底什么情形?信上有没有写?”

&bs;&bs;&bs;&bs;“还是先喝完酒再说吧!”

&bs;&bs;&bs;&bs;李庸笑道,辽东乃是苦寒之地,即便平州是辽东有数的大城,但是也算不上繁华,根本就没法和中原和江南相比,所以无论是食材还是厨艺,都远不及中原和江南,所以,这顿宴席若放在长安还真不算什么,但是李庸他们却吃的津津有味,都说若几年没见到女人就是见到头母猪都会觉得眉清目秀,吃放也是同理,这顿饭,李二也吃的十分高兴,在长安的时候,朝野议论纷纷,不知道多少人反对出兵,然而他却为了梦想执意出征,其实心里也有些郁闷,然而真的到了辽东,看到辽东的百姓对出征欢欣鼓舞,他心里的郁闷扫而空,东征对谁的影响最大?当然是辽东的百姓,所以,李二最看重的还是辽东百姓的看法,至于中原或者江南的百姓,那不怎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高兴,所以李二多喝了几杯,不过他却没有任何醉意,反而十分的清醒,站在舆图前,他的两眼十分的明亮。

&bs;&bs;&bs;&bs;“也不知道高句丽和新罗到底什么情形了现在?”

&bs;&bs;&bs;&bs;李二摇摇头很无奈的问道。

&bs;&bs;&bs;&bs;“如今辽东早已经风声鹤唳,斥候很难深入,想要知道高句丽和新罗的情形怕是很难啊!”

&bs;&bs;&bs;&bs;长孙无忌沉吟道,尉迟恭却很无脑的沉声道。

&bs;&bs;&bs;&bs;“圣人,管他高句丽和新罗什么情形,打过去就知道了!”

&bs;&bs;&bs;&bs;其他的武将也附和的说道。

&bs;&bs;&bs;&bs;“就是,就是,管他高句丽怎么也,打过去就是!”

&bs;&bs;&bs;&bs;程咬金却立即嚷嚷道。

&bs;&bs;&bs;&bs;“谁说想要知道高句丽和新罗的情形很难?”

&bs;&bs;&bs;&bs;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程咬金的身上,那目光中充满了震惊,程咬金竟然能有办法?程咬金竟然有脑子?李二诧异的问道。

&bs;&bs;&bs;&bs;“哦?莫非知节有什么办法知道高句丽的情形?”

&bs;&bs;&bs;&bs;程咬金得意洋洋道。

&bs;&bs;&bs;&bs;“老臣当然有办法!”

&bs;&bs;&bs;&bs;长孙无忌、尉迟恭、李孝恭等人脸震惊的看着程咬金,仿佛重新认识了程咬金样,什么程咬金变得这么聪明了?李二听了不由喜道。

&bs;&bs;&bs;&bs;“知节,你有何办法还不快说?若是有效,某必重重有赏!”

&bs;&bs;&bs;&bs;程咬金得意洋洋道。

&bs;&bs;&bs;&bs;“圣人,老臣的办法当然有效,老臣的办法就是,问李庸!”

&bs;&bs;&bs;&bs;问李庸?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听了微微怔,随即有些哭笑不得,这叫什么法子?程咬金嚷嚷道。

&bs;&bs;&bs;&bs;“你们干嘛这么看着我?我的法子肯定管用!”

&bs;&bs;&bs;&bs;李二心中动,转头问道。

&bs;&bs;&bs;&bs;“李庸,你小子,你知道?”

&bs;&bs;&bs;&bs;如果说程咬金知道高句丽和新罗的情形,大家谁都不信,若要说李庸知道的话,那大家倒是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