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声重号音从中军向外散开,正在行军中的伊恩大军各军团纷纷将军团旗帜高高竖起,这是准备听令的标志。
而号角三声正是伊恩制定的全军听令的信号。
伊恩在他的军官手册中应用了一套伊恩由《握奇经》改编而来的指挥体系。
关于点队,伊恩使用是由钲、号、鼓依次敲击/吹响的组合密码,同一组指令中,每一次发出的声音间隔为5秒。
当中军敲响一次钲,一次鼓,此时应为第一无垢者军团接受下一步命令,在第一无垢者军团接收到该信号,知道自己处于待命状态时,则应该将四面军团旗帜高举,表示待命。
如果中军发出的是一次钲声,两次鼓声,则代表此时应该由第二无垢者军团接收命令。
类推,以一次钲声起头,后接鼓声,便是向不同番号的无垢者军团下令。
当中军传出信号为两次钲声起头时,则是在向奴隶铁军团下达命令。
例如:二钲一鼓为第一铁军团,二钲二鼓为第二铁军团。
在此基础上,伊恩准备在收拢新吉斯军团的指挥权后,将他们也全部按照铁军团来赋予编号。
当中军传出信号为三次钲声起头时,就是在向骑兵下达命令了。
三钲一鼓为第一骑兵团,三钲一鼓为第二骑兵团。
当然,因为骑兵的作战范围很容易脱离中军使用金鼓旌旗便能传达消息的距离,因此骑兵将领往往具有更大的指挥灵活性,伊恩在骑兵指挥官的选拔上也更为严苛。
三钲起头就是当前密码的全部了,至于自己在阿斯塔波训练出的辅助军团和雇佣骑兵,伊恩将他们临时分配给了各个无垢者军团和铁军团,让他们直接接受个军团长的指挥,成为军团的支援补充战力。
当遇到需要同时指挥两个或多个军团的情况,伊恩采取的方案是再引入号声。
比如:一钲一鼓,一号,两鼓为第一无垢者军团和第二无垢者军团同时听令。
一钲一鼓,一号,两鼓,一号,三鼓为第一、第二、第三无垢者军团同时听令。
一钲,两号为全体无垢者军团听令。
铁军团和骑兵团同理。
当需要同时指挥两种不同的军队时,则不能省略号声之后的钲声。
比如一钲一鼓,一号,两钲一鼓,即为第一无垢者军团和第一铁军团听令。
当一支军团接收到听命信号,并将专用于反馈信息的军团旗帜高举后,中军先行停顿2秒,然后开始传递第二组密码,用于发出具体的指令。
在伊恩的军官手册中,这一套密码采用了鼓、钲、号的顺序,以区别于点队的命令。
具体的行动命令有前进、停止、转向、冲锋、分散、聚合、齐射等,其中鼓和钲的组合表达动作本身,而号声则表达动作方向。
一号为北,二号为东北,以顺时针类推。
但考虑到训练时长不足的实际情况,伊恩为了精简密码的复杂性,暂时没有将用号声表示方向的密码用于训练,因为伊恩拥有历史上所有将领都不曾拥有的优势——龙。
半岁大的龙当然还无法用于喷火破阵,但将其摆上天空时,却能形成一种极为清晰的‘龙标’。
当伊恩让自己的龙飞在天上时,接受命令的将领只需要观察自己和龙的相对方向,就能最直观的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甚至根据龙所在的位置,他们连自己要行动多少距离都能直接知道,而不需要再接收一次‘停止’的指令。操作起来就跟玩游戏时用鼠标在地图上点了一下一样方便。
不过这只能是一个临时方案,毕竟未来不可能每场战役都由伊恩亲临战场,亲自指挥。不过等到未来,自己的军队在拥有更充足的训练时间之后,肯定也把落下的科目都补起来了。
甚至于,未来还可以引入铙和钹来进一步细化指令。铙的碗部较小,发音较响亮,余音较长,钹的碗部较大,发音较浑厚,余音较短,这两种乐器同样是古代军事指挥中的常客。
至于通过鼓声或金属乐器的敲击节奏来传令的方式,伊恩暂且没有尝试的计划。
毕竟就只是自己现在这套非常简单的组合密码,能够在这短短三个月内记下并在演练中熟练接收的军官,仅仅占了伊恩军官训练营中的三分之一不到。
当然,那些训练没有通过的,伊恩暂时一个都没用。
他们中有一半相对优秀的,伊恩同意让他们再训练一期,毕竟这一个小小的奴隶湾确实也没那么多人才能用,而剩下的那一半,伊恩直接把他们变回了大头兵。
此外,伊恩对得到不同行动指令时的军阵进行了规范。
当然,这军阵并不是各种阵图中那些复杂的阵型,甚至连李靖所认为的一支军队最基础的需要掌握的方,圆,曲,直,锐五种阵型伊恩都没时间让无垢者以外的军队练完。
他现在让奴隶们掌握的,只有一些最基础的东西,他所规范的,也仅仅是方阵的四种形态,其主要参考是西班牙方阵。
例如:1行军阵,该队形用于步兵常规行军和战场上未触敌(已脱战时的行军,列队行动时每人占据3*7尺(96*224厘米。
2抗线阵,当步兵需要接敌时应该调收缩成该队形,此时人均占据3*3尺(96*96厘米。
3突击阵,当步兵发起冲锋时,列阵进一步收紧,此时人均间隔一尺。
4防御阵型,步兵面对骑兵冲锋时,阵型再度收紧,变成肘挨肘,肩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