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朗月照屋非等闲 清风彳亍不敢言(2 / 2)

一梭千载 慈莲笙 5417 字 2023-07-17

察觉到妻子今天的不对劲,安家宁开始思考起自家女儿是不是早就收到了消息,才特地和自己说了那么一句:“没事啊,不吃就给咱们姑娘儿打个蛋花汤。”

“随你。”何晏清甩下这么一句,把套袖往顶柜的把手上一塞,端着手里做好的菜就往出走,给安家宁一个人晾在厨房里。

后者得了独处的空间,却觉得越发煎熬起来。

既然何晏清已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一直没有阻拦……或许,自己可以试试坦白?安家宁猛的甩了甩头,想要让自己清明几分,找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在安家宁胡思乱想的这一会,锅眼看着要瀑,所幸前者早就从以往的经历里总结了教训,皱眉继续想着心里的事,毫不慌乱,甚至有些优雅的关上了火。

慢条斯理的盛好汤,安家宁知道:只要自己走出厨房门,就得做好面对审判的心理准备。

在厨房里深呼吸了一次,安家宁端起碗网客厅走。

“今天怎么没那么早就出门?前两天我起来的时候都看不到你人,今天怎么还在家?”知道以安家宁的性子如果没人开口,只怕会一直拖下去,何晏清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哦,今天没什么事。”安家宁这话还真没骗人,今天一天的安排就是和自女儿聊成合作,“今天我在家待着。”

“嗯。”何晏清应了,却又好像没应,敷衍得很。

站起身来,何晏清走到安霁门口:“安霁,出来吃饭。”

等母女两个坐回餐桌旁,桌上已经摆好了两碗热腾腾的蛋花汤,外带安家宁一张堆笑的脸正对着二人。

“我……”

“你和老宁一起有弄话剧弄是吧?”夹了一口早餐肉放到嘴里咀嚼,何晏清眼都没抬的把自家丈夫的话接了下去,“我不管,你们弄你们的。”

“啊?我的意思是,我现在……”安家宁平时不怎么说话,但确实是会说话的人,如今何晏清漫不经心的语气倒是惹的前者一愣,“你是说,你不管?”

“嗯,我管你们做什么?现在安霁自己有本事了,将来也不用靠你我养活。”

“喏,吃这个,你爸做那个不好吃。”何晏清轻轻用筷子点了点自己做的菜,“吃完了你是不是也该出门了啊?”

嘱咐好女儿,何晏清这才又回过头来:“到时候我退了休,退休金也够你我生活,你愿意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没有那么多闲心思管你做什么。”

自家妻子的话虽然带着刺,但显然并非是冷嘲热讽,安家宁反倒听坦然,乐乐呵呵的应了,也没高谈阔论要拿出什么成绩给妻子看。

安家宁追寻的本就是自己的梦想,是年少时的自己。一家人必然是互相支持鼓励的,但这并不代表安家宁的成就是做给家人看的。

“行了啊,我去上班了。”何晏清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把碗放到了厨房水池,“你们就算没事也快点,一天天总这么磨蹭浪费时间。”

父女两个习惯于细嚼慢咽,说起来其实远比何晏清的饮食习惯要健康。可后者的性格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才养成的?

“你妈妈当年也有自己的梦想啊,只是想着要了孩子总得有份踏实的工作。”何晏清前脚出门,安家宁后脚便开了口。

看看面前的女儿,想想默默付出、一直操心着的妻子,安家宁心里也难免遗憾:“现在想想……也许你妈妈去追寻她的梦想,换我来找个工作保证家庭生活,也许她能成功。”

尽管当今社会总有人为了“女性不只为家庭而活,应该活出自己”发声,但依旧改变不了女性依旧不可避免的在为家庭牺牲自己的方方面面。

在家庭面前,男性和女性的付出应当平等,但这几千年来的社会分工,好像决定了女性总要为了家庭牺牲更多。

安霁家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缩影,但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安家宁身为丈夫的尊重,又成功让身为女性的何晏清的牺牲逐渐减小,似乎……无论是这个小家,还是整个儿社会,女性逐渐不再需要只为家庭买单,也可以去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安霁没回话,桌上的饭菜倒是已经被父女两个吃的一干二净,安家宁麻利熟稔的站起身收拾碗筷:“就因为你妈妈这份付出,我永远欠着她的,咱们家是靠着她才撑起来的。”

可惜,不是所有家庭的丈夫都会如安家宁这样通透、知恩,也不是所有家庭的妻子都能看到丈夫的付出。

能有安霁这样敢做、能成的女儿,其实离不开这样一对父母的教育和耳濡目染。

安霁的家庭其实很好,尽管生活一如既往平平淡淡,也从来没少过为了鸡毛蒜皮小事吵架,但每个人都知道付出,懂得感恩付出。

“都已经过去了,我妈既然选择让爸你去追求你自己的梦想,现在你能成功才是让她高兴的。”

平时安霁忙,没有时间帮着做家务,安家宁和何晏清也不舍得。如今正巧做父亲的自己陷入焦虑,前者便趁着帮忙收拾的功夫说着自己的理解。

“她尊重你的选择,你只要对得起她的选择就好了,人又不能和那样重生,也不能和游戏一样读档重来,每一个决定都造就了如今不同的结果,已经过去的事,求的应当只是尽力。”

“王安石那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

皱眉盯了餐桌一会,也不知道安霁在想什么。半晌展开手里的抹布,重新叠好,又擦了一遍餐桌:“凡事尽力就好,如果真的力不能及,也没什么不要后悔。”

其实现在社会,多少人做事都不得不瞻前顾后,社会、家庭、朋友,哪个都需要考虑全面,未必能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尽全力,如此便每每留下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安霁一家人尽全力的在支持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于一家人是幸事,于杭罗、于文化也是同样。

题外话:

王安石这句出自《游褒禅山记》,挺好一篇文章,我们这边新教材貌似删了……也没有这种哲理的平替。虽然我21年高考的时候(对,21年知道的都知道我去年复读但是因为口罩没去考)这个应该默多了一个字(不是这句),但是这个文章挺好的,删出课文真的怪可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