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望着太空,畅想着未来。然后结束了悠闲的时光,该处理正事了。祂明白目前虫群缺少能攻坚的个体,这是很大的问题,不过该如何设计却也是很大的问题。首先设计这种攻坚单位难度要比裂解者高的多,不仅要平衡躯体,还有威力、射速、射程等一系列麻烦的问题,裂解者简单是因为,只需要一个能发射和制造微刺导弹的器官就好了,可这个不就是这么回事,首先猎杀者的躯体设计不适合重型单位,需要一种新的承重结构和反应器官。
而且还得解决这样的庞然大物吃饭的问题,不然仗打到一半就突然哑火了。那可不好玩,这只会拖累虫群,你问祂为什么不把这事交给阿巴斯?它们的科研项目已经够多了,如果在加下去,说不定辞职不干了,虽然它们不会那么做,但墨渊可不会压榨它们,而且脑子不多用的话会生锈的。
那么,就让我好好设计一下,首先这个躯体必须要大!再则就是承重能力强,然后是合适的动力源。首先采用独角仙的结构,不仅承重能力强,也比较稳定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后是动力来源,mo-3重型驱动模块,原版是给一些活体建筑准备的,不过发射炮弹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个驱动模块大小也刚刚合适。解决了动力来源,那么就是发射类似,是动能还是能量?
墨渊思考了会儿,就决定了!能量吧!能量对于现在的虫群来说比较划算,整体下来也比较简陋些,起码不要操心什么后坐力,也可以减少成本,诶嘿嘿,针不戳。说干就干,祂首先的发射装置造型设计成了三角柱,内部的三点都有着一个小型磁约束装置,减少失误概率。然后外壁末端有着一个特殊的冷却装置,即快速冷却炮管,降低管道的温度。底座采用固定式my-1炮塔,可以很好的固定住上方的炮管。
接着就是躯体内部的生物器官了,配有着强大的肌肉和强化硬骨,驱动模块周围链接着密密麻麻的血管,专门生成弹药的器官也散发着蓝色的光芒,估计成本最高的就是这个部件了,而装甲采用的是mh-y1间隙型重装甲,这个可以有效防护高爆弹的袭击,以免对内部脆弱的反应器官造成损伤。
不过好像重量有点超出预估了,为此6条腿被改成了1条腿。随着第一个试验体被孵化出来,墨渊得以见证它的诞生,长14米高6米宽3米。这是目前虫群除普曼陀罗外最大的子个体了。那蓝色弧光缠绕的炮管说明着它的威力不容小觑。
试验开始了,首先炮击1千米外的目标,随着蓝色的狂暴能量被发射出去,目标点温度极快的速度升高,周围的电火花噼里啪啦的作响,土地一片焦黑。墨渊看着直径约有3米左右,深3米的洞坑,威力符合预期。同时检测仪还显示目标区域有着强烈的电磁干扰,这十分适合对付以后要应对的敌人。误差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接着就是其他的测试了,不出所料都符合预期。而这个攻坚单位也开始正式孵化生产了,墨渊给它取名为“毁灭者”。不过因为孵化这种子个体成本极高,所以墨渊并不打算大规模孵化,仅仅只是小规模孵化,不过也足以应对目前的状况了。
一种新的子个体也逐渐出现在了主巢,也有一部分前往了彼梅斯负责的收尾工作区域。
俗话说得好,大炮即是真理!而那些仍在顽强抵抗的有机质,意志会仁慈地让它们无痛的死去。你问那些的有机质的感受?墨渊不在乎,虫群也不在乎。虫群现在仍需要大量的资源来发展,所以一些高效的清理手段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