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文(1 / 2)

灭妖 作家OP4HEt 7546 字 2023-07-16

人域边陲之地,有一座方圆不过二十里的小山脉,小峪山。

山不过孤峰两座,东西为径,中凹成谷。谷中有一村落,名为小峪村。

正值傍晚,谷口西向的日头临近地平线,天色逐渐昏暗,彩霞游移云天。

村内炊烟升起,劳作的男女皆陆续归家,一帮孩子反而从各自的家里跑了出来,一个个手里提着马扎,急匆匆的奔往村口的方向。

片刻,村头书令家的院子门口,十来个孩童或站或坐。

有的叽叽喳喳闲聊,有的嘻嘻哈哈打闹,场面甚是热闹。

这些孩子年纪有大有小,大的约莫十一二岁,到干农活的年纪。

小的仅五六岁,尚未启蒙。

就在一帮孩子嬉闹之时,原本闭着的院门忽然“吱呀”一声开了。

一名拄着一根胡木拐杖,年约六旬的老者出现在了众孩童的面前。

老者身着的素色麻衣长衫,其上满是褶皱,看样子穿了有些年头了。

虽是如此,却也不见一个补丁,衣面也洗的干净,不见一丝污痕。

见老者出来,孩童们逐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齐刷刷的面向老者,齐声对老者拜礼道:“见过书令大人。”

这名老者姓严,名值,正是这小峪村的书令官,算是整个小峪村最见多识广的人。

年轻时他曾离开了小峪村,在人域各处历练了几十年。

几年前,他带着太平宫的行书令牌,成为小峪村的书令官。

所谓书令,即地方上接受行令,传达行令的职位。

人域的官令、行令、禁令通过飞书下达给书令官之后,书令官再撰写行文以告知地方百姓。

通俗一点说,这书令,就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村官或者地方官,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

不过由于日子过于清闲,又在村民的再三请求下,他便在这小峪村当起了教书先生。

见孩子们行礼,严值面露微笑,微微点头。

然后用力支撑的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出了院子。

院子外是一片不大的黄土坪地,不远处有一棵粗壮的梧桐,枝繁叶茂,甚是高大。

而树下放着一张半丈长的木桌,一把竹椅。

用了不少力气走到桌旁,将拐杖靠到桌子一旁,严值这才扶着桌子慢慢坐到了椅子上。

“今日习文,文章一篇,《德文经上二篇》,全文一共八十七字,可要好好牢记。”

严值边说着,一边不紧不慢的从怀里掏出一本封面泛黄的书本,小心翼翼的翻开几页。

似是找到了对应的文章,便将其缓缓的平铺在桌面上,然后抬眼看向了众孩童。

听到严值的话,坐在小马扎上的孩子们,原本期待的表情,转而变得失望起来,一个个垂头丧气,悄声抱怨。

其中一个七八岁大,扎着羊角辫的女童开口道:“书令大人,今日能不能不念文章呀,我们想听故事,小峪村外的故事”

此言一出,其余的孩童也纷纷附和道。

“对啊,书令大人,我们想听封铁城城主柳卿一的故事,就是昨个您说的一介布衣的柳卿一,文武双全,立下盖世功勋,成为封铁城城主。”

“对对对,书令大人,求求你了,再讲讲吧”

“嘻嘻嘻,俺以后说不定也能当城主哩”

角落里,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吧唧吧唧的吸着鼻涕泡泡开心的笑道。

听着孩子们的请求声,严值微微皱眉。

昨日他一时兴起,忍不住说了一些,他年轻时在外历练闯荡时听到的一些见闻。

本意是想让这些孩子对村外的世界心向往之,从而多用心读书认字,日后有机会离开小峪村出人头地。

没想到昨日这一说,反而起了反效果,惹得一个个小家伙们无心向学。

正低头犹豫要不要答应孩子们的要求时,他忽然瞥见一个小身影,正从远处一点一点匍匐着身子,慢慢向孩子群的方向靠近。

他埋着脑袋,抓着小马扎,鬼鬼祟祟的一直摸到人群后方。

坐好后这才探出脑袋,装作什么事都未发生的表情,抬眼看向了严值的方向。

本以为蒙混过关的男孩在看到严值的瞬间,心里咯噔一声。

他发现,那位平日里刻板威严的书令大人,此时正一动不动的盯着自己。

“完了完了,一定是来迟了被发现了,这下肯定又要被罚抄书了。”

男孩内心不断哀叹,暗道今日自己可能是躲不过这一遭。

听着耳边孩子们的抱怨声,他忽然他眼神一亮,连忙开口,出声打断了周围孩子们的吵闹声。

“诸位安静,尔等请听我姜也一言。”

姜也清了清嗓子,一脸的义正言辞,一副小大人语气。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让周围安静了不少。

孩子们一个个扭头好奇的看向了姜也,不知这平日里总爱捣蛋的家伙今日又要说些什么胡话。

不远处的严值嘴角不由的抽了抽。

这斯文话从这调皮蛋嘴里吐出来,他委实听的不自在。

不过他也没出言说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姜也,想要听听他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

姜也继续开口道:“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去听那些虚无缥缈的故事,什么农奴翻身,鱼跃龙门,都是虚假的罢了。”

“那些废柴逆袭的例子一百万人中不过一两人尔,大多都是骗小孩的,与其有这些妄想,不如习好文,还能在镇子上做个账房先生,再努力努力说不定能考个举人,得个功名做个县老爷。”

话音落下,男孩扫了一眼周围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