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养在京城,更不能养在中原。
就让他们去边疆开拓,适当的授权和限制,如外东北或西域,或中南半岛那种地方,也不用担心他们就会藩王割据、叛乱,将来还可以推恩分封嘛,越分越小,既屏藩中央,还能镇守地方,也能避免养猪。
那些边地想发展到可以威胁中央,估计得二三百年了,若是控制的好点,也许永远不可能。
如果二三百年后真有强藩能够威胁中央,其实朱以海觉得也不全是坏事,毕竟中央统治这么久,也许腐朽不堪,没地方强藩,也会有农民起义,或是外族入侵推翻,如果能够边地宗藩入主中央,倒是好事,也许还能再建第二王朝呢。
对朱以海来说,其实他要制订政策,能管百年的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到三五百年后,其实有些太远了。
心情很好。
看着这一群嫔妃、皇子公主们,朱以海觉得自己奋斗的动力更充足了。
陈皇贵妃请安后带着妃嫔们去了交泰殿,一会勋戚大臣的母、妻诰命妇要入宫朝见,中宫缺位,便要由陈皇贵妃与阮贵妃代为接见。
朱以海则去了养心殿的东暖阁,行开笔仪,给祖宗牌位行礼。
这些礼仪完成后,朱以海回到寝宫,等待百官朝贺。
“陛下,法驾卤簿已陈设于奉天殿和奉天门前,礼部官员在皇极门前广场也安设好了官员站位的品级山。”刘朝禀报。
朱以海点头,忙碌一通,仍是午夜。
这倒等于是守岁了。
朱以海给刘朝递去一个红包,“来,朕赐你个压岁红包。”
头发都花白的刘朝愣了一下,“这是朕的传统,收下。”
年年朱以海都会给身边人发红包,也会给所有将士发贺岁赏,百官们也有,这是一笔挺大的开销,但都是由皇帝的内帑划拔,不动用国库一分银。
年节发赏,既是恩赏,也是对官员将士的一点福利,虽然总有官员士绅认为现在将士的饷厚,可朱以海并不理会他们减饷的要求,当兵打仗,尤其是现在相当于重造大明,将士们功高劳苦,是绝不能疏忽的。
况且朱以海可是全力打造一支武勋集团,他的基本盘本就是这些将士们,当然不可能忽视自己的核心力量。
平时的饷银不可能减,逢年过节还得再另赏。
虽然这样有可能走上宋朝冗兵冗费的老路,但朱以海现在御营数量控制在三四十万,并不算多,而且现在物价较贵,废两改元以后,有一定的通货膨胀,银元并没有以前那么值钱。
提高和保证将士们的粮饷待遇,降低减轻农民的负担,这向来是朱以海的基本国策,他不会因为有人上书反对就会改变主意,这方面,朱以海倒是越来越显得独裁。
但他并不在乎。
你反对你的,我推行我的。
历来雄主大帝,又有哪个不是见识超群,远见卓识之主,有哪个是被臣子们牵着走的?都得是有超前眼光,能够带领百官万民的才是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