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而来的是为找出了屋子里仅有的一个茶壶,刷洗干净之后,泡了一壶茶,找了一圈没有找到茶杯,最后只挑了两个吃饭的碗,刷洗干净呈了上来。
敏宁喝了一口茶,发现水质不好,但味道仍然不错。应该是茶叶的原因,明显是从宫里带出来的。
随后又想到应该是弘暻做的,他跟随太上皇喝惯了好茶,手中存留着不少太上皇赏赐的茶叶。
这一次两人出来,也正是掐着时间。
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两孩子就一同回来了。
弘暻跟弘时走到门口,发现外面门锁坏了,还吓了一跳,以为里面进了贼。
后来想到身上仅存的银子都存到银行去之后才放下心来。
两人推开门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守在院子里的侍卫。
侍卫见到两人之后,忙跪下行礼。
弘暻和弘时眼睛一亮,立刻明白是谁过来了?
两人急着一下子跑进屋,“汗阿玛!额娘/安额娘!”
四爷发现两个儿子黑了壮了也瘦了,就一下子心疼的不行,然而这个时代作为父亲可不习惯将对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四爷端起架子,只“嗯”了一声。
反倒是一旁的敏宁带着笑意道,“不错,看着成长了不少。”随后又对弘时说,“你额娘这段时间可是想你想的不行,总是埋怨你在木兰围场玩疯了也不给她回封信,回头你写封信,让人带进宫去。”
弘时干脆的应下了。
忙的四爷看着弘暻,发现自己三儿子眼神锐利了许多,气质确实大有改变,他在心里暗暗点头。
没想到安佳氏的吃苦教育效果这么好。回头,等另外几个孩子大了,也一起扔出来尝试一下。总不能养得何不食肉糜?那才惹得天下人耻笑。
“这段时间在外面有何感触?”四爷问弘暻。
弘暻苦笑了一声说,“回汗阿玛的话,儿子这段时间到外面可以说大开眼界,接触到许多以往从未接触的人和事物,让儿子深有感触。”
四爷点了点头,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弘暻确实碰了不少壁,原本有些飘的状态又回到脚踏实地的时候。
一个人精神气儿改变,很容易看得出来。
不仅弘暻不一样了,就连弘时也大为不同,至少这孩子规矩了些,不像以前的时候胡乱插嘴。
想到这一点,四爷当即改变了念头,这个问题两个孩子吃苦的话,反而张口就鼓励两个孩子再接再厉。
看过了两孩子,这两个孩子过的都很好,四爷跟敏宁也没有继续多耽搁下去,在宫门关闭之前便回宫了。
四爷回了养心殿,敏宁回了宁寿宫,而这两处都有人观察着动静,许久之后悄无声息的回到了长春宫。
得知皇帝跟贵妃又偷偷出宫,皇后神情捉摸不定,“派人去找我大哥,查清楚这宫外到底有什么吸引着这两位!”
京城医学院,天津的天文学院,可以说是两地并列的大学学院,只是京城的医学院只教授医术,而天津的天文学院却分为两个半派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教授天文星象,一个教授算学。
最开始的是算学领先随后天文星象学后来居上,反而成了天津学院的招牌。
或许说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有些神神叨叨,十分迷信星相,所以天文学虽然包含着西洋星象学,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或许一定不一定能出一两个喜欢心天文的人,然后全国有那么多地方,真正系统可以学新项的也只有天津学院,名声扩大器之后,天津学院也迎来了不少前来求学的学子。
最让天文学院出名的便是天文学院后山的一座天文台,有时候夜晚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看清月亮上的情景。
通过天文望远镜,人们也知道了,月亮上没有桂花树,没有吴刚、没有玉兔,更加没有嫦娥。
月亮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座又一座山。
天文望远镜的投入使用使得更多的人对天上的星星感兴趣。
不再只追求月亮,甚至开始关注一颗又一颗的星星。
夜晚的天空实在是太迷人了,不少人初初接触到天文学,便被迷住了。
直到几年过去,天津的天文学院已经成了闻名遐迩的学院。
虽然这些年里建立的学院越来越多,有专门教授账务的,有专门教授种地的,还有专门教授琴棋书画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凡是能够想到的全都有,全都是奔着减税而来。
然而天津学院其中最有名的。
现朝廷鼓励办学,甚至愿意减免一定数额的税收,这才使得各地商人拥簇而来。
实在是这几年来商业税提得越来越高,虽然说做生意很简单,甚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但是白白交出那么多比赛,不少人还是觉得的肉疼。
若是办学就不一样了,不仅朝廷鼓励,在家乡,造桥铺路办学堂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不少商人都了得建上一座。
再加上有一定免税额度,使得大清短短几年时间,大量的学院遍地开花。
好在,如今朝廷允许民间开的,大多数都是童子学院,而童子学院的书籍全国统一印制,是不收学费的,最多也只收书本费。
虽然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上不了学,但是相对于以往来说,许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天津学院内就有几个科学研究院,而附近的研究院更多。
有些是专门研究,望得更远的天文望远镜,有些则研究更标准的镜头。
几乎大部分研究院都是围着天文望远镜而转。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就有一家研究院非常特殊,特殊在不仅跟天文望远镜无关,更跟天津学院无关。
然而这家研究院却设立在天津学院内,属于靠北的一角,平日里过来的人非常稀少,虽然挂了一个研究院的牌子,但实际上真正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并不多。
这一日,天已经黑了,研究院内却黑乎乎的,根本没开灯。但是看着隐隐约约的人影,足有十来个人,这么多人聚在一间屋子内,却不开灯,实在太引人好奇了。
黑暗中有人开口,“老郑,开灯吧!”
人群中的其他人听到之后,都鼓励那位叫老郑的开灯。
蹲在屋子当中的一个人,那之后小心的转动了一下手中的东西,随后一道光闪了闪,紧接着就亮了起来。
屋子里一下子被照得亮通通的,大伙一下子兴奋的叫了起来,“真成了!”
“啊!我们成功啦!”
不少人欢呼的抱了起来,可真不容易,实验了好几年,总算是将灯给做出来了。
他们这个研究院分成两组,一组研究电,一组研究灯泡。
电经过上面给的讯息,摸索了四五年,基本上摸索的就差不多了。
唯一麻烦的是灯泡,里面的灯丝不好办,上面传信息来说可以用钨丝,但是钨丝是什么他们就不知道了,只能找出现有的金属,一个一个的来试。
后来现有的金属没有找到,又派人去寻找新的矿石,直到三年后,偶然间才发现了一种矿石,提取之后十分符合上面给的描述。
一通电还真能够冒光。
电和灯泡都出来了,电线就容易了改为铜丝,唯一麻烦的是用什么将线给包起来,这要是摸上,那可是会电死人的。
好在,几个月前上面送了一桶橡胶,被裹在铜线外面之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回,总算解决了灯泡中抽气的问题,才正式的造出了灯泡。
看着明亮的屋子,大伙儿能不高兴吗?这可是五年时间,就整这几样东西,人生当中有几个五年?
不过想到将这几样东西研究出来之后,就足够他们吃一辈子,真正能够福及下一代,不少人又心甘情愿起来。
“老郑,赶紧通知外面,给京城那边确信,告诉东家我们成了!”要是整个大清能够用上他们使用的灯,虽然只有十年的分红,但十年挣来的财富足够他们享受好几代了。
一想到这一点,不少人心就激动得怦怦跳。
一直过着这样的研究生活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这一刻?
“电线灯泡的问题都解决了?”敏宁收到来信,之前她在庄子里提到过电的话题,但是因为这件事,吩咐下去时间太久,一直没有得到消息,还以为这个科技树是点不亮了。
没想到突然就传来了好消息。
“发电呢?发电的问题解决了吗?”敏宁连忙派人去询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快得知已经解决了,烧煤便可以通电,便乐呵起来,连忙派去建造发电站。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事得解决,那就是电线外皮的问题。
现在雷州那边的橡胶树才刚栽种,根本没到取胶的时候,这样算来,最起码得去美洲那边运过来。
想到这里,敏宁便派人到船工会下的任务,大手笔的收取橡胶。这次给的积分非常的多,这些急缺积分的船队,不介意跑一趟弄些橡胶回来。
这段时间最起码也得大半年,用大半年是时间来建造发电厂,顺便让人赶快研究石油,看能否将塑料给整出来。
用塑料可是比橡胶方便的多,最起码不需要大老远跑到美洲那边去。
事情都安排下去,敏宁才松了一口气,希望过年时宫里能用上电灯。
“山东那边二哥已经处理好了,将整个官场全都扫荡一圈。”四爷一进来就说。
敏宁看他不像是高兴的样子,便问,“那你还有什么可愁的?”
四爷叹了一口气,对她说,“山东虽然解决了,但还有其他省,二哥已经上折子请求回京,不愿意再插手其他省的事情。”
看得出来这一次组建反贪组效果非常好,可是理亲王只愿意处理山东省的事情,其他省份她就不愿意碰了。
敏宁听了之后,跟着沉吟一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礼亲王之所以愿意接手山东的事情,还不就是因为山东那边劫了他的银子还让他背黑锅,与其说是反贪,不如说是给他一个公报私仇的机会。
“那咱们再派一些人过去,你能否给理亲王去封信,再查一查山西的官员,顺便帮咱们把这一批人给带起来。”
四爷看着她问,“你觉得该挑哪些人?”身份要是不够,根本压不住官场上的人。
敏宁想了想才开口,“你那么多侄子都等着差事,要不这一次都安排过去,连通那几个一块查账的小子,也一起编进去。”
四爷若有所失,随后说,“你是指宗室?”确实也只有宗室的人可以压住那些官员的身份。
敏宁点头,“尽量找二十五岁以下的,年纪轻有冲劲,反倒是年纪大的顾忌就多了,反贪可不能有顾忌。所以这件事还得由你自己来处理。”最多也只能帮她想个办法,该怎么做还得看他的。
四爷迟疑了,许久才点了点头,“回头我派人寻摸一下。”要说爱新觉罗氏的子孙还真不少,挑挑拣拣,确实能够凑出一个庞大的队伍。
解决了这件事后,四爷又开口说,“最近市面上的纸币越来越多了,朝廷官员已经上折子给朕,为了避免告到汗阿玛那里,我已经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到木兰围场去。”
敏宁听了之后问,“那些官员都有何疑问?”
“不过一些危言耸,重复前朝的宝钞危害的言论而已。放心,所有话我都跟汗阿玛说了,大清缺少铜钱也是损失。”
敏宁松了一口气,“现在纸币还不足以使百姓相信,所以银行绝对不能拒绝百姓以纸币来换金银铜钱,否则稍微有点差池,就会引起百姓对纸币的不信任,导致纸币贬值,发生兑换危机。”
银行最起码一半已经被户部的人员渗透进去,全都是户部亲手挑选的年轻人,未来银行肯定要归到户部手中。
四爷点了点头说,“这件事我已经吩咐下去了,顺便发文,朝廷收税也改用纸币,任何商店不准拒绝客人使用纸币,凡是拒绝,客人可告知官府,由官府处警告。”纸币想要推广,便要从朝廷自身开始。
要不是纸币造的还不够,四爷恨不得给官员发俸禄,也改用纸币。
敏宁点头,她怕的就是有些人从中起哄,有的官府协理,确实解决了困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打击□□!凡是查出私自造假□□者,定斩不饶。”
发行纸币最怕的就是□□,虽然说纸币跟真币放在一起很容易看出来,但人总是会有疏漏的地方,就怕发生大规模□□,导致百姓拒收纸币。
想了想,敏宁决定还是尽快将塑料制造出来,回头看能否发行塑料钱币。
只要牢牢的掌握了塑料的制造工艺,就不需要害怕□□。
不过,最起码短时间内不用担心□□,敏宁决定在报纸上普及如何分辨真币和□□的区别。
或许,等有电之后,看能否造出验钞机来!
喜欢炮灰奋斗史[清]请大家收藏:炮灰奋斗史[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