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徐缓,鸟声啁啾。
宝隆皇帝在行宫内批奏折。
蓝袅在另外一个房间,她梳妆完毕后,去了宝隆皇帝办事的地方。
来到后,只看到守在外面的太监跪下请罪道:“姑姑请恕罪,请容奴才先通禀一声。”
蓝袅冷笑了一下道:“不想被人打发出去,就让本姑姑进去。”
太监还想说些什么,里面的宝隆皇帝的笑眯眯应道:“你再多啰嗦一句,明日自己请罪走吧!”
太监躬身闪到一边,蓝袅趾高气扬走了进去。
“做了皇上就不一样,不像从前那样自由。”她嘲弄说道:“花架子大了许多。”
“一大早的,谁惹你生气。”宝隆皇帝环着她的腰将她抱上膝盖,“担心在宫里也会这样吗?”
“哼!不跟你说,皇上自个猜去。”蓝袅暗道:没有理由,事事都要她自己说出来。
“行了,朕知道了。”他的一双手不规矩的探入她的衣襟。
旁边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对此视若无睹,他躬身拿起宝隆皇帝对奏折的处理意见,抄写在奏章上。
蓝袅心一动,推了推宝隆皇帝,两人之间极为默契,宝隆皇帝挥了挥手,秉笔太监以为他们要做其它好事,便红着脸退了出去。
宝隆皇帝对蓝袅解释说道:“这个秉笔太监姓吴,性子尚算纯良,不怕他会惹祸。”
蓝袅冷哼道:“日子久了,酒会失味,肉会臭,书上有教,人之初,个个性本善,谁当初不是好人。”
宝隆皇帝叹道:“只有姑姑懂我的心,近的就说父皇那个时候,有些胆大包天的太监竟敢擅改批红,包揽朝政,正因如此,二叔才找到了名头造反。”
古时,皇帝对奏章最后的裁决,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将皇帝的处理意见抄写在奏章上,称为“批红”
除了批红还有票拟,就是朝中大学士对奏章拟处理意见,交由皇帝裁定。此所谓“票拟”
蓝袅对他一笑道:“如果皇上处理的好的话,朝中众臣都会称颂你的英明。”
“不但如此宫中的衙门众多,人员复杂,朕打算草拟个方案,对后宫进行改革,减裁冗员,整顿宫制。”
宝隆皇帝是有感而发,他当初在边疆领军,亲眼看见敬亲王有许多事都受制于监军的太监。
因为龙朝的开国皇帝当初能当上皇帝得益于太监鼎力相助,所以太监的权力相当的大,除了监军,还有出使,统军,守边,监察官吏的权力。
蓝袅心中却没有想到那么深远,她只听到了减裁冗员这四个字,心中好一阵兴奋,有些人是该裁了,但她把兴奋之情强压了下去,因为她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她伸手探入宝隆皇帝的衣襟,把他的印章掏了出来,笑道:“皇上也该写封信给太后,是不是,如果写的不满意,我就不让你盖章。”
说着说着,她把他腰间的金腰带和结在金丝如意带的玉佩也拿走。
宝隆皇帝只觉得浑身冷嗖嗖,道:“你拿其它东西为何?”
“为何,如果皇上一直写不出令我满意的信,我就把这些东西带出宫去,日后拿来变卖,我出宫后找田大路去,横竖这世上只有他对我最好。”说完她掩面欲涕,“由来只见旧人哭,新人笑,我真的好.....”
宝隆皇帝忙掩住她的嘴慌道:“别咒自己,朕写就是了,晦气话说多了,会折人的福气。”他一边说一边暗想:田大路在蓝袅心中果然有份量,日后必不能让他再接近蓝袅一步。
他本想田大路是蓝袅名义上的表哥,虽然讨厌他,但打算日后叫人提携一下他。
但不知情的蓝袅一闹,田大路的乞丐命只能进行到底,没了出头日了。
-----------------------------------------------------------------------------
敬亲王府的后花园内,东南西北中五个侍卫拍掌一笑,大发了,这次比猪头发的还要厉害,选进宫的秀女不如为何又放回家继续待选,敬亲王实现了庄家的梦想---通吃,而他们终于也捡到了最后一桶金。
----------------------------------------------------------------------------
雨后初霁的宫殿,透着一种新鲜而又沉稳的凝滞,许多太监都执着扫把低头清扫着宫落走道上的水渍和落叶,一边忙活一边低声地交头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