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嗣武知道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统御大军,因此一路上多看、多学、多问,并不干扰符存审的决策。
闲暇之时,他则不断翻越古籍,从前燕慕容氏与高句丽交战开始,任何一份史料都不放过,如饥似渴地学习,以做到心中有数,免得军议之时一开口就遭人轻视。
路边休憩之时,邵嗣武比划了下地图,问道。
符存审温和地说道。
邵嗣武从善如流。
符存审说道:
安市城大名鼎鼎,但其实是一座非常罕见的土城。城墙沿山脊土筑而成,城周八里,城内有泉水。
从这里北上,离辽阳就很近了。而契丹是不可能忍受辽阳为夏军所据的,势必要爆发大战。而这会,他们多半已经在召集丁壮,准备下血本围攻孤军北上的龙武军了。
归德军与渤海联军大举西进,是减轻龙武军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的最好办法。
符存审默不作声。
邵嗣武看了看他,沉稳地坐了下:
亲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乌光赞和两名随从赶至。
乌光赞大声道。
邵嗣武伸了伸手,道:
乌光赞连忙说「十万石稻谷,已运至敝国鸭绿道府。府尹正组织民夫向西转运,不日即可抵达乌骨城。
邵嗣武没忍住心中的激动,脱口说道。
说完之后,微微有些后悔,还是没沉住气,于是转移话题掩饰道:
乌光赞闻言有些尴尬。
他不好意思说渤海国已经被契丹打怕了,从上到下不想再去招惹这个凶恶的敌人。国中固然有主战派力求出兵,收复扶余府等失地,但主和派更多,他们只想苟延残喘,偏安一方,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和血腥。
宰相乌焰度毫无疑问是主战派。但他现在也无法压倒整个朝堂,无法让那些主和派改弦更张。更可怕的是,勃海王也有些畏
惧,举棋不定,始终下不定决心。
乌光赞对此也很无奈。
最近几个月,他奔来走去,实在是忙得脚不沾地。先从洛阳返回渤海,向国王禀明大夏新朝皇帝欲册封他为渤海郡王的消息。
国主一开始还嫌爵位小。
前唐之时,渤海主都封王,为何夏朝不肯封王?只愿意给个郡王爵位?
不过在宰相乌焰度的劝说下,渤海国主最终还是同意了,派遣使团前往洛阳,求册封。
封爵这个其实都是小事了。反正勃海王关起门来都是做天子,亲王、郡王什么的,就是个虚名罢了,影响不大。
真正的大事,还是如何抵御契丹,这是关系到渤海国生死存亡的大事。但如今朝中显然吵得不可开交,这让乌光赞血都冷了,大失所望。
渤海国立国久矣,没想到腐朽至此,呜呼哀哉!
邵嗣武也从乌光赞的脸色察觉出了什么,心中不悦,道:
乌光赞掩饰道。
邵嗣武还是很不高兴,道:
乌光赞何尝不懂,但他已经对朝堂绝望了。
邵嗣武又道:
--到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