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境界分为下中上三道,第一层为人道,分炼体—强经—开窍三个境界。第二层为地道,分轻身—凝气—聚神三个境界,聚神之后万象归一,内力凝聚则慢慢进入天道—天人交感,与天地有了一定感应,寿岁也随之增长。在空闻方丈之前,千古武林无数天才都止步于天人交感之境。
后来传闻空闻入宫与梁帝坐谈佛法一夜,梁帝被空闻所感,念天下苍生之苦,因此彻底放弃平乱武林的举措。
但是作为武帝的七世孙,周永智知道的真相远比传闻更加屈辱。空闻入皇宫如无人之境,一人战胜武帝麾下十二杀神的围攻,武帝暗卫百人都是地道高手,竟无一人能近空闻之身。武帝畏惧空闻武功,才放弃平乱武林。
又过不到十年,空闻步入更高境界,天人合一,终年二百一十七岁。空闻在世之时,朝廷已不敢对武林各大门派围剿。空闻死后,又将其武学心得抄录成册,分为八份,包括少林之内的另外七大门派都有所得。在空闻武学心得的影响下,各大门派掌门纷纷突破天人交感,迈入武道无悔的境界,寿长也达一两百年。至此,各大门派和朝廷形成了平衡。后来,武帝之孙灵帝周哲想借助世家的力量围剿武林,却作茧自缚。在武当掌门的沟通下,各大门派与世家达成了利益交互,各大门派在自己领地范围内允许世家建立书院,让门派内不适合练武的人送入书院考取功名进入朝堂。世家则在自己家族中,挑选适合练武的子弟送入门派在进入军中。周而复始,各大门派和世家大多都有武道无悔级别的宗师坐镇,朝廷再也无力改变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不是各门派在军中掣肘,皇子永武没必要亲率禁军五千凶险突袭蒙古腹地,而后方军队只能置于边界要塞和边城之内。
永智此时知道父皇和二哥三哥的困境,征税官员被杀相当于门派下的最后通牒,梁国和蒙寇的战争必须尽快结束。门派再也不会提供饷银给予前方,门派这种表态也代表了世家的态度。而没有门派和世家的配合,前方大军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周永智问道:“父皇,边界战事要紧,几位皇兄都在全力为了战事忙碌,儿臣庸碌于京城无能为力,愿意亲去南直隶调查此事。”
梁帝转过头,看着这个默默无闻的皇子,想着内阁和六部除去世家门阀的派系官员,其余的官员都在为了边境最后的决战做准备,实在无暇抽身去镇江调查。这次召见永智,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看看这个历来闲散的皇子能不能为父分忧。结果,周永智确实不负圣心。
梁帝欣慰道:“智儿,这次去南直隶更多的是表明我们朝廷的态度,至于真相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万事为缓,别和对方有什么冲突。最主要的是摸清南直隶官府和盐帮的关系,调查一下各地帮派与官府有几分纠葛。”
永智明白父皇的意思,万事以大梁与蒙古决战为主,自己决不能在地方上给父皇和皇兄们添乱,道:“儿臣明白!”
梁帝还是有些不放心,对着身边站立已近沉睡的太监说道:“丁典,在内厂好好找两名熟悉镇江府情况的侍卫,护送智儿一起去,务必保护好智儿的安全”
老太监睁开了双眼,一道如锋的眼神冷似冰,回道:“陛下放心,殿下如果出了任何问题,老奴提头请罪。”梁帝听罢,点了点头。对这个老太监,他还是放心的。这位丁典年已百岁又三十,是皇家中唯一一位达到武道无悔境界的宗师,甚至接近天人感应。这么多年来,皇家不停地秘探空闻的武学心得,但是到头来大多残缺不通,丁典天资超人,凭借皇家残缺的空闻心得练就一身宗师武学。却也因为身有残缺,永远达不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梁帝接着对永智说:“你平生未学半点武功,遇事一定多加小心,父皇不求你在镇江有所收获,但是一定要平安归来。”
永智叩拜行礼道:“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所托”
喜欢官武传请大家收藏:官武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