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舅兄带着儿郎提了不少物什登门李家,武人家讲究实惠,蒋家舅兄是直接扛了一只收拾好了的整羊来的。
俺蒋家大兄的说法就是:“这肉吃到肚子里就是实惠啊,我瞧大妹在家养的挺好,那就好。
这羊你们赶紧收拾了吃,嫩着咧。”
因着是李大嫂的娘家人,李父和李二兄是特特请了人去酒楼里头吃了一顿的。
当然了,李家在家的其他人也是一块儿去了的。
“挺好,挺好。
大妹好,大妹夫当值咧,我晓得。
大郎跟着去西域了,二郎也有出息,自己考了官儿,好,挺好。”
蒋家大舅兄喝了酒,握着李二兄的手高兴的不行,翻来覆去的就知道说好。
最后还是李二兄看着蒋家儿郎背了蒋家大舅兄上了马车,看着安稳的走了,李二兄才放下了心。
本来预定晚食也出门去吃的,还是李大嫂说:“很不必了,咱们一家子在家整治几个菜,再从外头叫两个菜就是了。
若是在外吃酒,哪里又在家便宜?”
李母见李大嫂真是如此想的,就应了李大嫂的话。
“那你也别动手,回头阿娘我给你下一碗汤饼,单给你吃。”
而傍晚的手,带着两只烧鹅,一壶桃花酿并四样点心来家的李三娘在门口就与也是左右手都提着物什的李大兄和李二郎遇上了。
所以,最后,这一桌子菜,除了两道时蔬是自家做的,剩下的就都是从外买来的了。
李母特特给李大嫂一人下了一碗汤饼,卧了两个鸡子。
“今儿个寿星最大,吃完这一碗,长长久久最是美。”
正堂里头挂着的灯笼,照应在李大嫂的面庞上,李大嫂看着李家一家子人,看着面前这碗李母特意给她做的汤饼,心里头是暖的发烫。
“哎,听阿娘的,我定把这一整晚都吃了。”
饭食吃到一半,李三娘把自己买的那二两重的兰花金簪拿了出来,双手递给李大嫂,但确实先看了李母一眼,然后才说:“阿娘别眼气,这回是先给大嫂买的生辰礼,待得阿娘生辰时,我定也给阿娘买。”
说着,就示意李大嫂打开看看,李大嫂看这匣子的样式,就猜到了应是簪子。
但一打开,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耀眼的金色着实让李大嫂诧异。
“三娘,这也太贵重了。”
李三娘一边拿起木匣中的金簪,一边说:“大嫂,这有什么贵重的,不过就是一根儿簪子罢了。
来,我给大嫂簪上。”
小心调整了角度,李三娘看着李大嫂发间的金簪笑着说:“大嫂,还是那般好看,就和当年嫁给大兄时一样好看。”
这时候,众人都在看李大嫂发间的金簪,李二嫂也不例外。
李二嫂回了李家,她用这一月的时间反省了,但她反省的不是自己的嫉妒心有问题,反省的是自己不该表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反省自己想要让小五郎吃李三娘的绝户财的法子应该潜移默化,反省了李二兄终究是与李三娘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妹,她自己才是李家的外人。
所以,此时李二嫂面上毫不嫉妒,反而是一副真心为人祝福的样子。
总结就是,李二嫂她升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