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回到家后,将恶怨的骨甲穿上身后,两道恶灵形成的黑雾,包裹在他的身边,这肯定就是恶怨护盾了。
钱理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定好闹钟,一觉睡到了天亮。
被闹钟吵醒的他,匆匆忙忙的背上书包,拿了一盒牛奶,就冲出了家门。
钱理的家,处在长春街入口处,是一栋老旧宿舍楼的三楼。
整条长春街的早点,钱理都熟知并且有自己的喜好。
“刘叔,来碗面。”钱理迅速的挤到一家牛肉板面的店铺i里,大声的对老板喊道。
“好嘞,多加二两面。”老板刘叔,是个热情的中年汉子,笑着收过钱理递过去的十元钱,对着正在煮面的儿子说到。
刘叔的儿子迅速的从竹篮里,抓起一把足足有六两的手擀面条,丢进锅炉里用滚烫的沸水,烫熟。
随后用竹篾捞勺,一把将这分量十足的滚烫面条,倒入一个搪瓷大碗,递给自己的媳妇。
这女子手脚麻利,干活利索,接过沉甸甸的搪瓷大碗,一点不吃力,随着手上汤勺的一挖一放,熬煮的烂熟咸香的牛肉卤子,就泼在了碗里。
随后,利索的用一个干净的搪瓷小勺,将葱,香菜,大把的挑进搪瓷大碗后,递给了钱理。
女子随后说到:“钱理,这两天,咋没看见你来吃面哩,莫不是去别家吃去了?”
这话一说出来,门口收营的老刘,锅炉前煮面的小刘,都是一怔,随即都眼巴巴的盯着钱理,仿佛钱理如果去吃别家的面,别家的早点,他们就好不习惯似的。
钱理连忙解释的说了起来:“小刘嫂子,你想多了,整条长春街的面条,我只吃你们家的,这几天去江城国立大学去参加体育特训去了。”
体育特训,刘家三口人不知道是什么,可是江城国立大学他们知道啊,都有些替钱理欣喜。
小刘嫂也十分替钱理高兴,自打她嫁进小刘家,开始帮忙操持面馆生意以来,钱理这些年早饭,午饭,晚饭都是在刘家吃的牛肉板面,说钱理是她看着长大的丝毫不过分。
小刘嫂没管老公递过来的搪瓷大碗,举着汤勺,挑着肉多的地方,深深的挖了一勺牛肉卤子,就朝着钱理的搪瓷大碗加了进去。
小刘看在眼里,随即说到:“媳妇儿,给理儿再加两个荷包蛋,今天的荷包蛋嫩的很,正是理儿爱吃的那口。”
老刘也连忙说道:“是,是,再给理儿拿根油条,一百分寓意好啊。”
钱理没有推辞,只是低着头说谢谢,眼眶里兜转着泪水,默默的坐到一边吃面去了。
后面的客人有些牢骚,等了太久,一个青年说道:“老板娘,你咋不给我们大家伙也多加点牛肉呢?”
小刘嫂强硬的说道:“爱吃吃,不吃拉倒,现在就能退钱!“
随着小刘嫂的声音传出,拥挤的面馆门口,也没人肯走。
老刘家的牛肉板面,确实是长春街一绝,老刘做的时候是人情买卖,加上厚道的用料和干净卫生的环境,造就了街坊四邻称赞的口碑。
小刘夫妇接手后,精心的更改配方,牛肉卤子的味道和香气远胜从前,已然做的是别人学不来的独门生意,这也就是小刘嫂底气所在。
但是对于钱理,整个刘家都特别喜欢,从小吃到大的牛肉板面,从十年前就是十块钱一碗,十年后的今天对于钱理来说,这碗牛肉板面还是十块钱。
谁都知道这是老刘家补贴这孩子,可是大家就是服气。
因为钱理这孩子有空,就来刘家帮忙干活,虽说老刘也给孩子工钱,可是勤奋善良的孩子谁不喜欢呢?更何况长期在自己眼底下转溜,总是会偏爱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