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苗蛊(2 / 2)

唐家在各地的货栈,都是以某某郡或某某县唐家货栈来称谓的,这些货栈负责当地唐家明面生意上的周转运做,同时也负责处理唐家在当地江湖中的一切大小事情。这些遍布各地的大小货栈,其实也就和江湖里势力强大的帮派设立在各地的分堂或分舵的情形是一样的。

通过庞大的密如蛛丝一样遍布各地的唐家设立的货栈,各地各种信息会快捷的汇集在一起,从而让唐家总是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处理和应对各种的局面。未雨绸缪,处处占得先机,这也是唐家上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武林四大世家之首的一个重要原因。

荆州这几年突然崛起的“断魂堂”,一直在刻意的避免和唐家在当地势力的碰撞,但蛛丝马迹的各种信息汇总起来,引起了唐家的警觉。

这个“断魂堂”,并非表明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在它的后面隐隐约约有一股隐藏的势力在控制着“断魂堂”和其他几个大大小小的帮派。这股势力低调诡秘,行事狠辣,为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虽然暂时还没有在明面上与唐家为敌,但是一直都在一步步的布局,悄无声息的在排挤、削弱唐家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力。

唐忠几人此行,其实主要是去荆州布署应对这潜在的威胁,押运库银也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这一切,唐忠却并没有对唐天傲说出来,不是刻意的对唐天傲隐瞒,而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唐家的这位嫡系的三少爷,与常人不同。这位少主,一直深居简出在唐府的后院里,到目前还从没有离开过杭州县半步,况且自幼就体弱多病,对唐家的大小事情素来也从不参与,更是远离江湖上的是是非非,唯一感兴趣的无非是从唐家出府办事的人那听一些唐府以外的所见所闻。

“从长沙郡,经湘西,过苗寨,苗寨,……那有没有……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苗蛊……”,唐天傲兴致勃勃的说道。

“啊?!”,唐忠、唐仁、唐义,变了脸色,个个吃了一惊。

唐忠毕竟老持稳重,他放下手里的茶杯,看了唐天傲一眼,徐徐开口问道,“少主,怎么会问起这个?……少主从哪里知道这苗蛊的?……真是奇怪……”,又笑笑说道,“少主天天在这府里待着,知道的可真不少。”

其实,唐天傲也是无意之间随口一说,他听唐忠几个说起曾经过苗寨,潜意识里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关于苗寨的信息却并不多,也没有多少能引起他的兴趣的,只是这个苗蛊从头脑里不自觉的跳了出来而已。

唐忠沉吟了一会,开口徐徐说道,“即然少主问起来,自是不会对少主有所隐瞒,只是,……对这苗蛊……也实在是所知有限,行走江湖时,也曾听人说起过这苗蛊,府里的七公,驰骋江湖大半生,他老人家什么事没遇到过,以前也和我们提过这苗蛊,他老人家也所知不多,但一再告诫我们,如果遇到了,则是能避则避,万不可大意。据他老人家讲,苗蛊术是江南西南部的苗疆里苗人代代相传、密不示人的神奇秘术,那里地处偏僻,高山密林,毒虫众多,经苗人施过蛊的毒虫、蝎子等毒物会毫无察觉放进别人的身体中,用来达到侵害和控制他人的目的,是江湖中一种十分狠毒的禁术。炼蛊的过程十分复杂,一般是将多种带有剧毒的毒虫如毒蛇、毒蝎、毒蜂、剧毒蜥蜴、蟾蜍等放进同一器物内,使其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剩下的唯一存活的毒虫便是蛊。蛊的种类极多,特别厉害的有蛇蛊、犬蛊、猫鬼蛊、蝎蛊、蛤蟆蛊、虫蛊、飞蛊等,尤其是被誉为蛊王的“金蚕蛊”最为神秘和歹毒。虽然这些蛊表面上看都是有形之物,但在炼蛊人的操控下,这些蛊,能飞游、变幻,来去无踪,让人防不胜防,被控制的人或是中蛊丧命的人,往往浑不知情。”

“啊?!这么可怕吗?忠大哥……那……那你们过苗寨那不是很危险吗?,万一遇上了,那可怎么办?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想想那些四处爬的虫子,感觉特别吓人……”,小环一脸惶恐的问到。

“哈哈,你这小丫头片子,平时胆子不是挺大的吗?”,唐忠几个笑到。

“能那么容易遇到吗?这蛊术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会的,真正会的,也是凤毛麟角,蛊术也多是当地一个传说,甚至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蛊,也是难说。”

“不过,说到危险,却不是一点没有。”

“苗人是蚩尤九黎部落的后裔,后来主要迁移到了湘西腹地,那里毒虫猛兽出没无常,林深不见天日,那里苗人依寨而居,四时气候与内地迥异。常有黑雾弥漫,至午时才稍开朗。当阴翳之时,人畜对面俱不相见,寸步难移。春夏时节又淫雨连绵,兼旬累月,道路泥泞难行。常年蒸湿之气又凝成瘴气,侵人肌骨五脏。其山中多溶岩洞穴,多有毒虫猛兽蜇伏其中,山里的泉水性极寒冽,外人饮之大多败胃伤脾,水土恶劣,寻常外人到此常生疠疫。”

唐忠接着说到,“还记得府里马队的罗麻子吗?这次得亏带上了他,他原就是苗人。”

“苗人淳朴,善良,但心性也极为悍勇,也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禁忌。苗人与外界的交往并不多,对进入苗疆普通的外人并不特别排斥,但对于冒犯了苗人禁忌或是我们这些江湖中人,却是十分的痛恨和忌惮,这次也是多亏了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罗麻子,有他照料一切,我们才平安的过了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