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孟姜之痴,阴神之一(1 / 2)

孟姜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

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

夜里她梦见了一阵砸门声,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

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

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

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

孟姜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

孟姜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

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

孟姜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我丈夫范喜良呢?”

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

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

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

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

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守着丈夫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于是感动了上天,让孟姜在地府成为了一名阴神。

一般人只知道地府有孟婆,却不知道地府孟婆一共有三位,孟庸、孟戈,孟姜。

第一个孟婆叫做孟戈,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后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

第二个孟婆,是舜的女儿,孟庸不慎掉入长江,离开人世。天帝因感念她生前对丈夫的忠贞,决定将她封为神仙。自此之后,便开始在地府中任职。

第3个便是这龙女所化的孟姜。她前往阴间找寻范喜良,却得知其已经转世为人了。

于是她又重返阳间。

她来到蜀中这家客栈,问道:“这荒郊野外,是开给什么人吃呢?”

“客官,你可真是会说笑!这里可是进入西蜀的要道,本店酒香,菜好,自然有不少客人前来。”

“他们为何都不出声了呢!”

“客官,他们都吃醉酒了。”

“是吗?这些人的酒量也太差劲了吧。那便给我来一碗素面吧!”

“好勒。客官找地方坐,请稍候,面马上就来。”

小二将一碗素面端上来时,却听孟姜坐在桌前,吟唱道:“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小二闻言微微笑道:“客官,当真好兴致啊!”

孟姜拿起筷子夹起几根面条细嚼慢咽。

直到将一碗面条吃的所剩无几,趴在桌子上昏昏睡去。

老板见到店内几人都已经昏迷不醒,从柜台走出,肆意张狂的大笑道:“伙计们,出来干活了。”

一名厨师和两名伙计出来,搜刮他们的财物,看着昏睡的三人说。

“大哥,这回倒是满载而归了。”

“等等!让我看看这人究竟是何来头?”

老板忽然想起了那后面来的孟姜,走上前去,想去摘去斗笠,却在伸手的一瞬间被人抓住了手,老板心头一惊,却听一道令他汗毛直竖声音传出:“早就看出你有问题了。”

“怎么可能?”老板看着孟姜一下子坐起身来,抓着他的手臂让他动弹不得,对此心惊不已,他可是亲自在那面里面下了迷药,而且也是看见她将面吃完的。

“小小技量,也能迷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