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远程操作机械手进行手术,陈群做得很辛苦,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心力上,都比做三天三夜还要累,生怕自己稍微一个失误,让患者直接死在手术台上。所以他的动作很“慢”,力求稳定,就算是信号突然消失,都不会弄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不过对维克多来说,负责在一边远程指挥他远在加勒比海岛上的医生,辅助陈群完成手术。开始还有一点点配合不上陈群,但他比较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神经科医生,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就明白了陈群这样操作的根本原因。
陈群是尽量保证手术能完成的同时,也不会因为机器或者系统的失误,将手术给弄砸了。其实这种远程手术,信号有一点点延迟,间隔大概是半秒钟的时间,而陈群直接将这个时间定位为一秒钟的延迟,尽量慢一点,让那边的医生也能跟上。
其中最让人安心的是,陈群每进行一个关键动作的时候,都会提醒一声,让那边协助的医生做好准备,于是将他的节奏慢了三四拍。
当然,这个感觉仅仅是对于熟悉陈群的人来说,对于其他人来说,陈群的远程操作,比起一般医生的速度还要快一点,就犹如活人一样准确稳定,不带一丝错误。
“刮器,给一分钟准备时间,进行第三块脊椎骨的替换修复。”
陈群用沉稳带着纯正伦敦口音的英语,对几千里外的医生给出指令。原本崩得紧紧的心,也渐渐平复下来,恢复了平日的最佳状态。
在大屏幕上出现画面中,一个带着口罩的器械护士,忍不住在镜头前说了一句。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替换了两块生化椎间盘,居然出血没有超过20cc,机器果然比人更准确。”
维克多听到自家护士的赞美,也对着镜头发出了一声大笑。
“你说错了,这是操作机器的人厉害,和机器没有多大的关系。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对于陈来说,在他的手术中,一切皆有可能。他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对于查理来说,他也更需要一个奇迹。准备第三块椎间盘,再次查看你那边的数据,亲自测试一下患者脉搏和血压,不要电子仪器给出额结果。”
刚才出现了一次数据显示问题,陈群留意到了这一现象,才发现是两边的数据传输不一样。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维克多爵士干脆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群对维克多的随机应变,也涌起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多时候,电子仪器就是不那么靠得住。但他这次手术的基石,就是电子信息的远程操作。只要机械手不出问题,那其他的都可以解决。
维克多安排人工测试,除了让这边的安心之外,也是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更换十二号解剖刀,将无影灯亮度再开大一档,角度偏斜十五度左右,让我有更清晰的视野。”
陈群稍微做了一个调整,让维克多情不自禁地抬眼看了他一下。
作为临时更换手术刀的陈群来说,自然知道维克多爵士看他的原因,立刻给出了一个小小的解释。
“已经做了两个椎间盘了,比较习惯这种节奏了,用十二号手术刀更合适一点,伤口要更小一点。”
陈群机械手装上手术刀片后,轻轻调整机械手的角度,缓缓切割开了椎骨中的缝隙,露出骨骼中包裹着的脊髓膜囊,白色的脊髓在刀锋下露出了一丝丝灰白色。
人类这种生物还真是神奇,进化出了骨骼这种保护装置,将脊髓给保护在里面,确保全身的运转就算受到大的冲击,也不会导致信息传导中断。
对于维克多爵士想出来的这个天才手术方案,陈群也是十分欣赏的。知道如果是换成维克多爵士自己在手术台上操作,或许可能能完成。但要是换成机械手,完成的概率不超过四成。
但对于自己来说,上百个小时的训练是必须的,确保了手术完成度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或许这么说,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才外科医生来说,都没有拿着真正病人做手术练习的习惯。最好的也就是北条央铃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模拟器官,能起到一点帮助。
但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这样的练习和真正的手术练习,差距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