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无法照抄的作业
坐在观测台上的罗宾医生,眼光一下敏锐起来。尽管他是神经科医生,但可是和其他科室合作,完成了无数高难度手术。最常见的普通外科手术,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他心头早是明镜一般。
这例手术本来就是用来验证这几个从远东公立医院过来的医生,他们的能力究竟达到了那种程度而进行的。按照罗宾的推测,大概能做到其他医院的主任医师档次,已经算是最高评价了。
至于那些中国人能完成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经手术,仅仅是采用了试验室仪器的缘故,是手术工具和科技的胜利,并非是术者有多么高明。
甚至他还推测这个闭锁综合症的修复手术,大部分都是机械手臂完成的,并非是人手可以做到的。
在日本那边,不是刚推出了一款很先进的机械手臂,还命名为上帝之手,这款手臂,医院就有三台,但由于太……受限于环境了,除了干木匠活的骨科那边受到欢迎外,其他两个地方都放弃了继续青睐的想法。
一个既要挑选患者,还要挑选医生的机器,再精巧也是一个摆设。
当然,以东亚人的那种所谓的荣耀感和面子工程,花费一两年时间,来完成一个高难度的手术,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闭锁综合症这种病例,恰好满足了医院那些想一举惊人的医生们的要求,他们可以经过一年半载的核对参数,将一台仪器订做为一个患者的专门手术器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至少他就知道有好几个疯子有这样的爱好,花费几年来完成一个手术。
但罗宾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外科手术大师媲美的年轻人,用锋利无比的刀锋做出了钝性分离的疯狂举动,尽管不声不响,但见多识广眼界高明的罗宾一下认出了,他不是在用切开技术来分离外膜,而是用易学难精的游离技术来完成手术。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已经进化到这等程度?不需要长时间的外科手术实践,就能抵达世界上罕有外科医生能抵达的传奇人物的境界。
或许,这是他眼睛花了?
陈群的刀刃分离从头到尾只持续了七八秒钟,毕竟不到几公分长的舌骨肌,他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接下来是用手术刀重新建立一个小小的神经通道,让那那根受到损伤的臂丛神经来一个“弯道超车”,挪移两公分左右的位置,让他后面的缝合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
他的十号手术刀,在筋膜间小心地划出了一个半圆形,将一小段臂丛神经暴露出来,才用爱迪生镊轻轻一挑,将它挪移了一下位置。
“持针镊,10—0强生线,我要进行神经鞘膜显微镜缝合!”
陈群将两件器械递在旁边,下达了另外一个命令。
坐在观察台的罗宾医生立刻在上面给出了不容拒绝的指令。
“将镜头转到显微镜上,再将灯光亮度升高一挡,拉下两英尺,以七十度角对准患者左肩缝合处。”
如果说陈群的外科手术缝合让他大为惊讶的话,那他更在意的是观察这位远东医生的显微镜下缝合技术。外科手术做得好,不一定显微镜下技术做得好,这可是所有外科医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