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开照相馆(1 / 2)

黑暗狭窄的弄堂里,岳不息的脸不时从竹竿挑晒着的衣服袖子或裤腿儿间掠过。

间或从某个窗口投射出来的昏黄灯光,将他的影子胡乱投射在墙壁上、黄包车上。

循着仅容下两只脚并立的窄窄楼梯往上走,在一层半那间破旧木门前,他轻轻敲门,门“吱呀”打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笑着说:“回来了,快上去吃饭吧。”

岳不息将几棵青菜、半纸袋黄豆芽和一块豆腐交给老人:“秦妈妈,这是明天的菜。”

“好的,好的,快上去吧,饭要冷了。”秦妈妈脚边传来一声娇滴滴的猫叫,岳不息蹲下身子,抚摸那只小黄猫的头:“小乖,不会忘记你的。”他拿出一片旧报纸包的鱼杂放进门边的小碗里,小乖“喵呜喵呜”吃得开心。

岳不息的家在楼顶的阁楼上,他每天早出晚归,见秦妈妈年纪大了,孤苦伶仃艰难度日,就请秦妈妈晚上帮自己做一顿晚饭,这样子他每月可以贴补老人几块钱,还能名正言顺地买米和菜交给老人代做,起码她不至于挨饿。

老人当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靠着捡纸皮偶尔也会买一条咸鱼回来一起改善生活。

秦妈妈的家原在苏州乡下,日本人飞机大轰炸时没有了家,就带着儿子、媳妇和小孙子来上海投奔哥哥。哥哥日子也不宽裕,将这两间旧房子借给妹妹住,不想儿子来上海没多久就染病死了,儿媳妇在一个深夜带着孙子不知道去哪里了,一走七八年杳无音信。

岳不息在四川北路有一家“开开照相馆”,本可以住在照相馆里,但是出于安全需要,他还是在宝山路附近租下了这个阁楼。

搬来不久,岳不息就听说了秦妈妈的不幸遭遇,看到每日只吃一餐饭的老人还要省下一口吃的给流浪猫小乖,他主动伸出了援手。

岳不息今年二十九岁,家在南京,六年前他的父母、哥哥、嫂子和十五岁的妹妹、一岁半的侄子全部死于那场大屠杀。

那时大学刚毕业的岳不息在江西做教员,也因此幸免于难。

家破人亡后,他消沉了好一段日子,感觉前途渺茫,无牵无挂到心如刀割,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也就是在他感觉最暗无天日时,他结识了红色引路人卢伟华。从卢伟华那里他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面对着这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中国,只有勠力同心,才能赶跑侵略者,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于是,他追随者卢伟华的脚步来到了上海。

桌上摆有一盘红烧带鱼,一个小青菜,一碗米饭。他知道,秦妈妈把一条带鱼最好的三块都给了他,她自己吃的是头尾。

两年前,和秦妈妈谈妥帮自己做晚饭时,他很自豪,觉得自己是在周济秦妈妈。但是,秦妈妈为他做的第一次晚餐,他是合着眼泪吃下的,因为,他想起了家和妈妈。

岳不息只吃了一块带鱼,那两块他用碗扣好放在窗台上,明早走的时候告诉妈妈自己吃不了,让她午饭时吃掉,不然坏了就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