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乘势逼宫!(1 / 2)

两度“天狗食日”事件持续发酵,据说最近连续好几次的朝会都热闹极了。</p>

这次一开始武将和勋贵们更多的是在一旁看戏,即便是少数几个宝德帝潜邸时就笼络在身边的武将也很少开口。</p>

宝德帝这回还真有些狼狈,特别是这几年的天灾人祸其实并不少见。</p>

只不过遭殃的地方都有东海商会和勋贵势力快速介入,将相当部分的灾民引导着移民去了海外,为各级官府处理这些灾祸提供了极大帮助,甚至还有些官员因此做出了比较不错的政绩来。</p>

宝德帝这位皇帝也同样奉行新官上任三把火,啊不,应该是一朝天子一朝臣。</p>

这位陛下一上位就削了不少老臣,许多派系的势力和实力都受到了损伤。这次抓到机会了,那还不狠狠得闹上一闹,也让皇帝陛下知道知道,这天下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p>

君权与臣权的斗争,一直是所有封建王朝的主旋律,只要还在游戏规则之内,坐在龙椅上的人也得依照规则行事。</p>

随着局势的慢慢变化,朝堂上居然开始有人抨击起了开海之策。说什么有人主动将华夏殖民转成化外之民,这样下去大庆将会人人慕外,争相移民,如此国将不国也。</p>

还抬出了一句“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作为点题。</p>

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作壁上观的勋贵势力眼花缭乱之间,这样的呼声竟然一下子成为了朝堂中的主流!</p>

一时之间限制移民,限制开海,限制经商这些话题再次兴起。</p>

士农工商,商者最贱,这是千百年来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主张,的确根深蒂固。</p>

儒家子弟对于商人的防备和厌恶心态从来就不曾消失过,我等苦读圣贤书,寒窗数十载方能有今日。</p>

凭什么你们这些投机倒把巧取豪夺的商人竟然也能享受荣华富贵?</p>

虽然这种情况一度随着前明时江南各大富商大力投资书院,培养亲自己的读书人而有所改善。</p>

但无论何时“纯粹”的读书人总是有的,更何况还是在这个越纯粹就越有可能领悟“浩然正气”的超凡时代。</p>

“纯粹”的读书人往往都因为身具超凡之力而威望甚重,同样,纯粹的读书人一般来说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存在……</p>

眼看着抑商、禁海等等论调好似要占据朝堂主流,勋贵们也不得不下场了。</p>

历代王朝之所以兴替,土地兼并乃是一大主因。不给移民,不给出海?</p>

那好啊!</p>

咱们不如派大军直接下到各地彻底清查各田亩、丁口,看看咱们大庆的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再来评判该不该移民。</p>

还有,这次的清查可不是上回摊丁入亩时那种清查了,请陛下下旨调动部分边军以及京营,并且派出至少三方人马作为监督。</p>

查完之后孰优孰劣,自可一目了然!</p>

勋贵势力的这些话犹如一颗火星,点爆了参与议政满朝文武大臣的情绪。</p>

“轰!”的一声,群臣嘈杂的争吵声几乎一下子就要掀爆太和殿的屋顶。</p>

你们这些武将和勋贵真是不讲武德,老子只不过是试探了一下,你他娘的就想挖老子的根?</p>

将门勋贵这几年跟着贾琏在海外开拓,是除了宁荣二府此外赚得最多的人。</p>

就算吕宋大岛只分给了十三家最大的勋贵,但东南亚的几十万岛屿唐王府可没有禁止其他将门去占据。</p>

无数勋贵势力因为武力上的先机吃了个盆满钵满,而其他士绅家族则只能跟在后边吃点汤汤水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