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脉象(1 / 2)

赤阳王的王府之中,女眷很少。这是刘季自进门之后,一路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就连照料属于伤员的赤阳王本人,更多的时候都是由老赵来做的。除了一些女工厨娘什么的,基本无法由男性代劳的工作外,其他的丫鬟侍女什么的,刘季一个都没有看到。

早就听过城内的民间传闻,说是赤阳王妃在来赤阳城时,感染了重病,香消玉殒。从那之后,二十多年来老王爷一直没有再娶,甚至连府中的诸多事务,都是一些跟着王爷征战的退伍老兵来打理的,也算是他们厮杀了半辈子,刘戈所能给出的一点补偿了。

此时这座房间之内,在得到了刘震的特意指示下,那些老兵们也很懂事的没有进来打扰,就连端茶送水,都是老管家老赵一个人来做的。

而刘季,就坐在那张软榻边的小凳子上,双目微闭,手指搭在赤阳王的手腕上,时不时地还轻轻抖动一下。这里也没有其他人在,除了老王爷之外,也就是刘震和老赵两人。由于刘季正在诊断脉象,所以两人也都闭上了嘴巴,连呼吸声都压制了许多。整个房间里寂鸦雀无声,隐约之间,刘季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没错,刘季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面前的赤阳王身上,现在的他,看似闭着眼睛,一副淡定异常的模样。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慌得一批。

最近这段时间,刘季一直在忙东忙西的。又是当军医,又是建医院,中间还抽空爬了趟山,可以说是忙的脚不沾地,自然他的学习进度就慢了下来。

特别是对中医的脉象来说,刘季在去阳首山之前,华佗就已经把这方面的知识直接拷贝了一份塞给刘季了。可到目前为止,刘季只是隐约记得,关于脉象的分类和大致数量,但想要他精确的描述出来这些脉象的特征和所代表的病症,刘季表示,还是等我扒一扒脑子里的那本教材再说吧。

关键是,脉象的特征和含义,华老爷子给的那本教材上虽然写的清清楚楚,可想要把这些东西活学活用的话,最起码要有个两到三年的实习期才行,否则万一判断错误,绝对又会是一场医疗事故。

在军营里,对着那些大老粗的士卒,刘季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拿他们练手,毕竟从现实来讲,经过了刘季的救治,他们有很大可能会活下去,虽然一定会受些小折磨,但结果一般来讲,都是很不错的。假如没有刘季的救治,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硬扛,抗的过去就又是一条好汉,抗不过去,就只能是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

因此刘季在救治他们时,毫无心理压力。因为对他们来说,刘季的出现,相当于给了他们一线生机,让他们多了一项能看到希望的选择。

可对于赤阳王来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首先人家现在是官方御医鉴定过的,虽然好的慢点,后遗症大点,可关键是没有性命之忧啊。刘季如果治好了,那是大功一件,但凡是出一点差错,那么只能和那些抗不过去的重伤员一样,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

所以对于这次诊脉,刘季的内心是完全拒绝的。他本来的意思,是想请华老爷子出马,在他把脉的时候,华佗通过他的感官,来确认赤阳王的脉象,从而判断他的身体状况。

可不出刘季所料,老爷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刘季,并对刘季直言,虽然刘戈的身体确实是因为气血亏空而导致箭伤难愈,但是不排除他体内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暗疾,在没有完全确认的情况下,刘季假使贸然用药,很可能会引发那些暗疾,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对此刘季只想表示,老爷子你是故意的吧,绝对是故意的。不就是怕我蒙混过关,刻意略过诊脉,直接开方熬药吗,要不要这样吓唬我啊!

哪怕差点当场掀桌子,可是老爷子的话确实不能不听。刘季也明白,老爷子是看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些其他的事情,不能像当初刚来赤阳城里时,因为不能下床,整日窝在床上无所事事,而专注于学习他老人家的医术了。

想想看,传说中华佗将死之时,曾把毕生心血所著作的《青囊经》传于一个狱卒,只可惜却被那个鼠目寸光的小子付之一炬。不过由这件事,也不难看出,华老爷子对于自身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