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四九玄功】(1 / 2)

“四九玄功?”</p>

沐皓天所有的意念、所有的目光、所有的企望,全都毕集于眼前这本薄薄的书册。</p>

道法修真,是他打小萌芽、多年来渴望、直至今日坚定无疑的心之所向。</p>

除此之外,盖因师门道玄武极山、以及此类“惊世名称”的历史渊源之故,那所谓的“斩妖屠龙大法剑”、“八方神鬼共听敕令符”,他根本连看也没看,便丢弃一旁。</p>

迫不及待的,迎着渐暖的太阳光,全身心投入到研读这册功法中去。</p>

书册的材质非纸非布,摸上去满是细密纹路,依稀可见微小的毛孔,像是某种纤薄而坚韧的兽皮制成。看着虽然陈旧,边角处经年累月翻阅很是光滑,但好在所有页面完整无缺。</p>

沐皓天先是随意翻了翻,发现封面空白无名,正文的内容晦涩难懂,如观天书,书册最后还有几页不知为何被人撕去了,只留下一丝难以看清的黏连。</p>

想起马四方曾说过,此功法名为“四九玄功”。</p>

这名字乍听有些耳熟,但他在脑海搜寻许久也没能忆起,便即抛诸脑后,准备开始尝试理解和背诵。</p>

「据说各名家大派,传功之时都是将功法刻录于“玉简”,随时查阅记忆,抑或施以专门的传授法术,直接将功法内容烙印在人的心上,这样一来,门下弟子便不必耗时费力去死记硬背……这本《四九玄功》秘籍却是纯以手书,颇有上古遗风,看来品阶不会太高了……」</p>

沐皓天心底的淡淡失落,在他打开书册第一页的一瞬间,彻底烟消云散!</p>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独自发现某座秘密宝藏的紧张与亢奋,并且随着不断向下翻阅,他的心也跳得越来越迅疾。</p>

到后来,内心中巨大的狂喜如浪潮一般席卷而来,几乎让他停止呼吸。</p>

书册的第一页,龙飞凤舞写了两行八个大字:</p>

“云中玄雷鸣!”</p>

“沧澜月神幽……”</p>

这段九州之名的来源、流传千年的谶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就连凡门孩童也能够随便背诵,沐皓天自也烂熟于胸。</p>

但奇怪之处在于,它为什么会被人写在道门玄功秘籍的首页?</p>

这两行字笔意飞扬,势道雄强,却隐隐透着一种深刻探索后的深深迷茫,以及紧随而至的近乎永无止境的绝望。</p>

沐皓天的这些奇异的感觉,来自于两行字的结尾:</p>

第一行“云中玄雷鸣”,结尾处画了一个惊叹“!”。</p>

第二行“沧澜月神幽”,最后却点了一排省略“……”。</p>

书写者对于这段谶言的所有感悟,似乎全部凝集在两行字的结尾符号上,令人过目难忘,神思飞扬。</p>

沐皓天连忙凝神收心,快速翻过了第一页,那两行字好似一个神秘无底的深渊,他怕自己再多看几眼,便会不由自主地沉沦,陷入书写者的心境中去。</p>

第二页写着整整十几段小字,字迹古拙,工整绵密,与第一页的风格迥然两异,显然出自不同人的手笔。</p>

◇</p>

成仙,是世人的终极梦想。</p>

但!</p>

什么是仙?</p>

九州之地,古来有赋云:</p>

人猿揖别,神灵传檄,文明肇始。</p>

仙山嵬立,雪化悠悠,风流几叶扁舟。</p>

上滩击水,银花绽千朵,骗无涯信徒竞斗争游。</p>

风起青蘋之末,盛于土囊之口,骤雨伴生,飚怒滂沱,雷殛铄石,惊声掠地!扶摇直上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