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捐款风波(1 / 2)

在第三版报纸发出去的短短两天,报社那边就募集到了来自民间捐赠的粮食两万多石,八万多贯钱,还有无数的过冬衣物被褥等。</p>

看来安州城的富人还是很多的。</p>

当然大部分还是被能刊登到报纸上,甚至是有机会能得到李白皇帝接见所吸引,才进行捐赠的。</p>

与之对比的是,百官那边只募集到了一万多石粮食和一万多贯钱。</p>

这其中大部分还是以程将军为首的武将所捐赠出来的。</p>

安州日报发行到第五版时,朝堂百官和民间捐款的名单就以头版头条刊登出来了。</p>

而且还搞了个捐款排行榜,按照百官和民间捐款分开排行,方便大家进行对比。</p>

中午。</p>

一群报童拿着一叠刚刚印刷出来,还带着墨香的报纸就开始上街售卖。</p>

“号外,号外,大新闻!朝廷百官和安州富商们为了古唐受灾百姓踊跃捐款捐粮,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上榜!”</p>

百姓们一听最新的报纸出来了,都纷纷的开始过来抢购。</p>

特别是那些捐过款的,更是一下子就把报童手里的报纸给包圆了。</p>

所以不到半个时辰,报童手里的报纸就销售一空。</p>

报社印坊那边只能加印更多的报纸出来。</p>

“朝中的官老爷们的捐款名单出来了,还有安州城商贾的捐款名单也出来了。”</p>

“那谁排第一呀。”</p>

吃瓜群众开始围成一圈,吃着瓜子准备听看报人朗读报纸。</p>

“百官中程将军排第一,光是他一人就捐了五千石粮食和五千贯钱。”</p>

“这么多?”</p>

吃瓜群众忍不住惊呼。</p>

“排第二的是秦将军,捐了三千石粮食,还有一千贯钱。”</p>

这对于秦将军来说也不少了,毕竟秦将军的家底还是薄了一些。</p>

“王尚书捐款五十两,崔侍郎捐款二十两,卢尚书捐了十两……”</p>

看报人开始朗读捐款名单。</p>

“额,这怎么还有几个捐了五两的?</p>

“那商贾的呢?”</p>

“张掌管捐粮两千石,捐款三千贯,李掌管捐粮1800石,捐款三千贯,赵掌柜捐钱两千贯,捐衣物被褥两百套......”</p>

等那看报人一一念完报上的名字后,人群中发出了巨大的惊叹声。</p>

竟然在短短的两天内,就筹集到了三万多石粮食和将近十万贯钱。</p>

但是当大家看到排行榜上那些百官只捐了那么一点,人群中很多人发出了不屑之声。</p>

要知道像王尚书,卢尚书,崔侍郎这些官员的家底,可那比程将军厚实得太多了。</p>

而且这些人还是古唐有名的名门望族,捐这么一点就打发了,简直是连那些商贾都不如。</p>

“,并表示等灾难过后,会刻碑纪念的。”</p>

“呵呵,那些个捐款几两几十两的大臣们,要是刻碑纪念的话,恐怕不是褒奖他们,而是把他们刻在了耻辱柱上了啊。”</p>

“就捐那么点一点钱,连我都不如,只怕他们是连面子都不要的了。”</p>

“就是,这些捐几两银子的官员,哪个不是有好几家产业,数千亩良田的?就捐那么一点就能上榜刻碑,那我也去捐!”</p>

“我也去!”</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