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也明白郭奉嘉所指。</p>
不过,他的意见与郭奉嘉一样,此制至少目前是他麾下最好的选择,日后若出现不足的苗头,再行调整即可。</p>
郭奉嘉道:“钱相不愧是钱老郡守之孙,主公得了一大才啊!”</p>
安阳笑道:</p>
“钱舒确实有大才,这点,钱老郡守离世让钱舒跟着我,接触之后,我便发现了,当时,我是连哄带骗将其绑至我身边了!”</p>
说着,看着郭奉嘉,笑道:</p>
“见你第一面之时,我亦有此想法,你为天下闻名之鬼才,可惜当时我寂寂无名,只能先放弃,不过最终你还是来了!哈哈哈…”</p>
郭奉嘉笑道:“臣之荣幸。”</p>
安阳继续说道:</p>
“钱舒这两年从一郡之地开始熟悉,初勉强后熟练,理政才能甚强,随着地盘越大,他开始处理几郡、一州,两州之总务,虽有些瑕疵,但亦在逐渐成熟!”</p>
“关键在于,他还年轻,你我亦很年轻,但我等志同道合,凡要事便谈论,这也避免了出现大的错误,相信随着我们年龄增长,处理政务亦会更加老道!”</p>
“就像我与弟兄们打下的这云蓟之地,它亦是一个新生之势力,定然会有很多不如意之地方,但胜在新生,它在我们之手,便会慢慢长大变得强壮,变得完善!”</p>
郭奉嘉点头,赞同道:“主公所言极是,能有此认识,君臣同体,文强武盛而民足,主公定能一统天下!”</p>
安阳笑了笑,“但愿如此。”</p>
随后,安阳带郭奉嘉去弘文馆、昭武馆,顺便亲自了解了解如今两馆的情况。</p>
弘文、昭武两馆,是文相钱舒、武相顾常春兼任,只不过有直接的属官负责管理,是为吸纳人才而设。</p>
如今弘文、昭武两馆吸纳了不少人才。</p>
文馆处处皆士子三五成群谈论时局,亦有讨论治政理念…</p>
而武馆则是处处有切磋,亦或谈论用兵之法之人,一派欣欣向荣。</p>
安阳是微服而探,钱舒和顾常春与两馆属官打过招呼。</p>
再加上安阳自从立下两馆后,只有建立之初经常来此安排事务,后正常运转后,鲜少来此,而后出征在外,两馆内吸纳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安阳,更别说郭奉嘉。</p>
如此,正好方便安阳暗访。</p>
两馆如今之发展让安阳甚为满意。</p>
甚至安阳在两馆都发现了有几个才能不错的!</p>
不过,安阳并未直接亮明身份召见几人。</p>
一来,他定下的两馆规矩不便破。</p>
他不想因为召见这几人任命官职而带坏两馆之风气,日后就会有人跟风,甚至会有人巴结两馆属官,制造见他之机会走捷径。</p>
二来,这些有才之人尚在馆内,也就是尚未经过明面上的考核,还有天渊卫暗中的探查核实其身份家世,也就是说,他们身份未定,其心暂时不明。</p>
安阳只是默默记下了几人姓名,以便提醒钱舒日后多关注,待考核通过后,着重培养便可!</p>
见识到了两馆之热闹,出了两馆,郭奉嘉叹道:</p>
“主公一纸求贤令,天下皆知,论才不论德,此举当时引起了天下不小的轰动,如今看来,主公此举明见!”</p>
安阳哈哈一笑。</p>
“当时钱舒和顾常春反对声不小…”</p>
“何为德?私德,公德皆为德!何为才?治民安邦为才,活人救命亦为才,偷鸡摸狗亦为才,只不过看是何才而已!”</p>
郭奉嘉细细品味,随即叹道:“主公之见令人发省。”</p>
他不敢想象如此年轻的安阳,居然能像一些看学士一般说出这般有深意之理解!</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