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大魏态度听话的狗(1 / 2)

拓跋彼旺微微失神,低声嘟囔着。</p>

上官天宇眼角余光扫过拓跋彼旺,心底腹诽。</p>

这两年来,陛下是被大唐皇帝吓破了胆不成?</p>

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很显然大唐粮草短缺,无计可施了啊,拖着大唐打就是了嘛!</p>

虽然现在北域五国联合起来,有了防备,大魏攻不进五国,只能劫掠各国边境。</p>

但有毕竟大魏已经以雷霆之势,抢占先机,攻下了大梵。</p>

反观大唐,战场不止一处,兵力分散,现在粮草又短缺,国内发生洪灾,内忧外患,占了个齐全。</p>

如此形势,看起来是大魏军队被唐军截断了退路,又被大唐与新罗配合,困在了北域。</p>

但大魏有一国之地,作为供给,已是立于不败之地。</p>

大唐现在的情况,根本坚持不到秋收。</p>

真不知道,这个时候有什么好怕的……</p>

上官天宇心中如此想着,但他嘴上却是紧紧闭着。</p>

这种事心中想想就可以了,嘴上可万万说不得。</p>

“天宇,草原海浪口那边怎么样了?”</p>

拓跋彼旺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上官天宇的思绪。</p>

“回禀陛下,咱们的飞鹰传信,国内各部落早已收到,援军集结,向咱们支援而来。”</p>

“但守着海浪口的唐军,太过精锐,又有地利倚仗,咱们的援军接连猛攻,依旧是攻不破唐军的防线。”</p>

听着上官天宇的禀报,拓跋彼旺并不意外。</p>

这次伐唐,大魏精锐尽出,国内各部落的杂兵,与大唐精锐的战力,完全就是天壤之别。</p>

拓跋彼旺看着地图,沉吟片刻,抬眼看向上官天宇。</p>

“大梁那边,形势如何了?”</p>

“回禀陛下,咱们的人,已经暗中辅佐大梁太子登基,大梁国内虽还处于动荡之中,但大局已定。”</p>

拓跋彼旺点了点头。</p>

“给大梁那边飞鹰传信,就说我大魏援军,要经过大梁境内,让他们放行。”</p>

“另外让大梁再多出兵马,猛攻北苍关,管他是什么杂兵,给朕拿人命去填。”</p>

上官天宇拱手应道。</p>

“是。”</p>

拓跋彼旺手指点着地图。</p>

“再传朕之令,大魏各部落援军,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进攻海浪口,另一路绕行,经由大梁境内,赶往北域支援。”</p>

上官天宇恭敬领命。</p>

拓跋彼旺目光从地图上移开,手中把玩着一个小竹片,那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其中内容正是上官天宇呈上来的情报。</p>

其中详细记录着大唐派遣使者,前往北域借粮之事。</p>

尤其是之前的使者借了粮回北苍关之后不久,莫如之又亲自前往北域之事,上面更是记得详细。</p>

“杨辰派莫如之去北域……”</p>

“莫如之这个中原武林盟主,顶着的竟然是大唐皇帝钦派特使的名头,而且这时还闹得人尽皆知,根本就没有丝毫顾忌。”</p>

“中原江湖与朝廷,竟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真是不可思议……”</p>

拓跋彼旺低语着,手指不断摩擦着那竹片上密密麻麻的小字。</p>

“派莫如之又去北域,这是又去借粮了。”</p>

“若是让他们真借到了粮……那可就不好办了。”</p>

“天宇你说呢?”</p>

上官天宇闻言,躬身一礼。</p>

“陛下无须多虑,大唐皇帝此举,根本就是无用功。”</p>

“北域五国结盟已成,怎么会真的借给大唐粮食?助大唐度过难关?”</p>

“他们不怕大唐秋后算账?”</p>

“之前借的那些,不过也就是大昌意思了下而已,不疼不痒的借了一些粮,不想直接与大唐撕破脸罢了。。”</p>

“这次再去,必然无功而返。”</p>

拓跋彼旺眼眸微眯。</p>

“这个大昌国主,倒是有些意思。”</p>

“呵呵……看来他这些年,一直在韬光养晦啊……”</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