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海寇之祸这可靠吗(1 / 2)

早朝结束。</p>

大鼎之中,火焰还在熊熊燃烧。</p>

满朝文武心中忐忑,一众勋贵心中愁苦。</p>

往日向皇宫外,行去的皇宫大道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大臣,聚在一起,互相攀谈。</p>

今日这皇宫大道上,格外安静。</p>

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心有余悸。</p>

早朝之后。</p>

御书房中。</p>

杨辰留下了阎国公。</p>

与之一起的,还有仲晨、宋仁、江瀚三人。</p>

因为已经对阎国公所要禀报之事,早有预料。</p>

所以杨辰特意留下仲晨他们三人。</p>

御书房中。</p>

阎国公神色凝重,正向杨辰禀报着东海之事。</p>

“陛下,东海如今形势诡异。”</p>

“动荡根源已非战事范畴,臣这才匆匆回京。”</p>

“一个半月前。”</p>

“东部沿海,有大批海寇劫掠村寨、城池。”</p>

“他们行动如风,训练有素,而且其中不乏高手,这绝不是寻常海寇。”</p>

“臣当即率领军队阻击、围剿。”</p>

“回京之前,臣组织了不下十次大规模围剿。”</p>

“但如此随机迅速的围剿,那些海寇却如同开了天眼一般,尽数躲过。”</p>

“东海一带,绝对有海寇内应。”</p>

“但是臣与东海一带,璟、堔两州州牧,联合调查,明察暗访之下,根本一无所获。”</p>

“两州之地,并没有海寇潜伏。”.</p>

“现在东海的局势,海寇踪迹飘渺不定,查无可查,根本无从下手。”</p>

“这些海寇背后,定有一国乃至数国之力在背后支撑。”</p>

“臣怀疑有海上岛国,图谋中原,可惜他们行踪实在诡异难测。”</p>

“而查遍了东海两州之地,也没查出内应来。”</p>

“无奈之下,臣这才厚颜,回京面圣。”</p>

说到这里。</p>

阎国公面色隐有怒容。</p>

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愤怒憋屈之极。</p>

“阎爱卿为国为民,不远数千里奔波。”</p>

“有阎爱卿在,是朕之幸,也是大唐之幸。”</p>

杨辰见阎国公那懊恼不已的样子,开口说道。</p>

“陛下谬赞。”</p>

“这海寇之祸,实在让人头疼啊……唉…”阎国公说着,又是叹息一声。</p>

“唉…可能臣真的老了,不中用了。”</p>

“妈xx个巴子的!”</p>

“这些海上的野狗,现在也敢在老子眼皮底下,劫掠中原了。”</p>

阎国公言语间气恼不已,甚至隐隐有了几分落寞萧索之意。</p>

面对阎国公在皇帝面前,大爆粗口的不敬举动。</p>

宋仁、江瀚两人,都是不禁嘴角一抽。</p>

遍观大唐朝廷,也就阎国公敢如此了。</p>

仲晨眉头一皱。</p>

“阎国公,在陛</p>

杨辰看着阎国公满头的银发,眼神微动,摆了摆手,露出一丝温和笑意。</p>

“不妨事。”</p>

阎国公闻言,看着杨辰温和的笑容,心中莫名一暖,随即突然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起来。</p>

杨辰声音继续传来。</p>

“阎国公不必妄自菲薄。”</p>

“你查不到海寇内应,是因为海寇的内应,其实根本不是外来之人,他们就是中原人。”</p>

“而且是各个地方的世家大族。”</p>

阎国公闻言,眼中惊诧之余,怒火升腾。</p>

“陛下……您的意思,有人叛国?”</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