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落下。</p>
所有人都是精神一震,神色收敛起来。</p>
一瞬间。</p>
大殿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眉眼低垂,不敢与皇帝对视,静静伫立。</p>
只是大臣们垂下的眼帘内,神色各异。</p>
但无疑矛头都指向四个字,祖宗礼法。</p>
文武百官、满朝大臣,哪一个不是出身世家贵族。</p>
杨辰的一系列动作,无论是推行科举,还是册封出身低贱女子为贵妃,再到理经司剥离礼部对外贸易的职能,没有一项对权贵们是有利的。</p>
就算是宋仁、仲晨、江瀚这等心腹大臣。</p>
他们对杨辰可谓忠心不二,按杨辰旨意,在权贵中周旋,推行新政。</p>
可他们心中也都是难免犯嘀咕的,更不要说他们家族中的其他族人。</p>
只不过,这一年以来。</p>
杨辰接连平定三王、外震敌国、内惩权臣,威势强盛,再加上如今大唐的精锐部队,尽在杨辰掌握之中。</p>
无人敢明面上,忤逆杨辰。</p>
在仲晨、宋仁、付舍己等心腹大臣的半推半就之下,推行科举、册封贵妃、设立理经司等事,也都通过了庭议。</p>
对此,大臣们只能咽下,但也都是在暗搓搓的找机会。</p>
尤其是受制横最严重的礼部,更是暗暗卯足了劲。</p>
这一次。</p>
杨辰要册封女官的事,正好给了礼部群臣反击皇权的机会。</p>
有了礼部大臣们的挑头,朝中大臣们的心思也都活泛了起来。</p>
尤其是这几日,鬼神出没的乱象,让他们惊惧之余,心中都是大为振奋。</p>
如今皇宫外,数以千计的百姓,更是让他们信心大增。</p>
趁这个机会,或许不仅可以将理经司收回礼部,甚至可以更近一步,让即将推行的科举,胎死腹中。</p>
仲晨、宋仁、江瀚、付舍己等一众心腹大臣,眼中都是或多或少透着担忧。</p>
他们太清楚杨辰的脾气了。</p>
杨辰根本不会与大臣们妥协。</p>
只是如今这种局势,对杨辰太不利了。</p>
整个太和殿上,只有一人,他与所有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p>
这个人就是黄宗衡。</p>
刚与杨辰平定了江湖之事的他,对此时的情景,多多少少有那么些似曾相识。</p>
今日这早朝,恐怕不会那么简单……</p>
满朝文武心思各异,都暗自打着算盘的功夫。.</p>
杨辰迈着稳健的步子,一步一步走上了台阶,来到了龙椅之前。</p>
稳坐龙椅之后。</p>
杨辰俯瞰群臣,开口说道。</p>
“诸位爱卿,今日看起来,有很多话想说呀。”</p>
“谁先来?”</p>
此言一出。</p>
大殿之中,反而更加安静了。</p>
沉寂片刻之后。</p>
在杨辰的注视下,终于有礼部大臣站了出来。</p>
“臣有事启奏。”</p>
杨辰看向那礼部大臣,眉头微扬。</p>
“说说吧。”</p>
感受到杨辰的目光,那礼部大臣微微有些心慌,不过一想到如今的局势,他又有了底气。</p>
法不责众,顺势而为,皇帝也奈何不得他。</p>
定下心神后,那礼部大臣躬身道。</p>
“陛下,如今京都城外,鬼神出没,人心惶惶,民心大乱。”</p>
“臣进谏,遵循祖训,恢复礼法!”</p>
有人一挑头。</p>
礼部大臣接连站出,言辞恳切,人人都是一副一切为了大唐社稷的模样,接连发声。</p>
“陛下,臣附议!”</p>
“陛下,这几日以来,礼法乱,鬼神出,如今宫门外,百姓聚集,尽是恢复礼法之声,实乃民心所向。”</p>
“陛下……”</p>
“……”</p>
礼部大臣们,接连不断地站出来,进谏恢复礼法之事。</p>
其他各部大臣,见风使舵,也都纷纷站出。</p>
看着接连站出的大臣们,杨辰神情平淡。</p></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