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说,是司马炎让冯紞谏言的!</p>
“大司马可有良策?”司马炎目光闪闪的盯着石包。</p>
球又踢到他身上。</p>
石包对司马家还是有几分忠诚的,毕竟当年没有司马懿的提拔,就没有石包的今日。</p>
但与自己的家族相比,这份忠诚只能埋在心底。</p>
树倒猢狲散。</p>
当时崛起的多容易,现在败亡的就会有多快。</p>
司马炎的意图很明显,冯紞只不过是个传话的而已。</p>
他要卖祖宗之地,别人又怎么挡得住?</p>
“陛下乃英明之主,自然知晓其中利弊,老朽昏聩,陛下恕罪。”人老了的一大好处就是随时可以装湖涂。</p>
司马炎目光又转向其他人,“诸位可有良策?”</p>
太仆卿刘毅出列道:“万万不可,若是如此,只怕他日鲜卑三部尾大不掉,勐虎退走,群狼又至,国家疲于奔命,自古割土求人,屈辱至极,我乃上国,彼乃蛮夷,蛮夷之性贪得无厌,今日开此例,悠悠青史,何以论断今日之事?”</p>
司马家的名声早就臭了,也不怕再加一笔。</p>
“卿可有良谋?”司马炎耐着性子道。</p>
“秦贼远袭,不能持久,我军未败,何必向蛮夷求援?”</p>
“阁下此言差矣,未雨绸缪,今日不过诈许之,诱其与秦贼决战,两败俱伤,他日收拾起来易如反掌。”冯紞反驳道。</p>
“人无信而不立,况国家乎?他日贼复来,何人助我?”刘毅据理力争,但这句话恰巧戳到了司马家的嵴梁骨上。</p>
异常刺耳。</p>
司马炎的神色阴沉下来,盯着刘毅,“阁下可有良策?”</p>
刘毅自知语失,“臣……未有对策!”</p>
司马炎冷冷道:“既无退敌之策,安敢在此阻挠国家大计?退下!”</p>
刘毅暗然而退。</p>
司马炎阴沉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的背影。</p>
他没有忘记刘毅父子是司马攸的坚定支持者,当年司马昭征召他为掾吏时,称病不出,被认为是忠于曹魏,司马昭怒,刘毅惧怕司马家的祖传绝技,才不得不应命。</p>
刘毅一走,殿中再无反对的声音,纷纷赞同冯紞之策。</p>
此时的司马炎要抓住每一根救命稻草,哪还管什么“悠悠青史”?</p>
司马家若是顾忌这玩意儿,也不至于走到今日。</p>
石包暗自叹息一声。</p>
荀勖也叹了一声。</p>
不过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忤逆司马炎。</p>
从司马懿洛水之誓开始,从司马师残杀名士开始,从司马昭当街弑君开始,从司马炎篡魏开始,晋国朝堂上这种聪明人就越来越多。</p>
“既然诸位都无异议,便如此行事。”司马炎扫了一眼殿中众臣,目光落在石包身上,“国家危急存亡,大司马当为朕分忧。”</p>
石包有些疑惑的抬头,不知道司马炎是让自己出力,还是让自己少管闲事。</p>
不过意思相差无几,多在大战上出力,少管其他的闲事。</p>
司马炎看似在勉励他,实则是在敲打。</p>
毕竟邺城能当大用者,只有石包一人。</p>
石包拱手道:“臣领命!”</p>
喜欢争魏请大家收藏:争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