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肇在西陵进展不利,被长围挡住。</p>
徐胤的水军当然也敌不过江东的水军。</p>
局面顿时陷入胶着。</p>
种种不利,让羊祜对此战略有些悲观。</p>
不过,此时天意依旧眷顾晋军。</p>
陆抗凭借长围,以弱势兵力内挡步协,外拒杨肇。</p>
但陷入对峙往往也是陷入苦战之时。</p>
吴将朱乔、俞赞对东吴的前途灰心气馁,率数百部曲投降晋军。</p>
杨肇大喜,二人皆是陆抗麾下宿将,对吴军的虚实了如指掌。</p>
传信羊祜,羊祜也大喜过望。</p>
认为此是破敌之良机,亲引重兵与杨肇合军,欲一举攻陷长围。</p>
朱乔、俞赞的投降,对吴军士气打击极大。</p>
秋雨连绵,整个吴国都在风雨之中飘摇。</p>
陆抗在寒凉的雨水中巡视围上诸军,身边的亲随都灰心丧气,士卒们也都如丧考妣,但陆抗脸上并无气馁之色,一如往常般温和沉静。</p>
「时局不利,不如撤走乐乡,防守长江之南。」左奕建议道。</p>
吴军虽然建起长围,但兵力不足以全部防守,一直是虚虚实实,杂以夷兵。</p>
现在,夷兵的士气更加低落,不少人窃窃私语。</p>
「连日已有不少人逃跑。」吾彦比往日消沉了几分。</p>
晋军加上西陵城中的步氏兄弟,兵力接近吴军的四倍。</p>
一个杨肇就让吴军艰难防守,若江陵城下羊祜的五万大军扑上来,与后方步协步阐内外夹击,长围还怎么守?</p>
而且吴军还要防守整条长江防线。</p>
陆抗目光在夷兵中扫来扫去,夷兵们的眼神躲躲闪闪。</p>
忽然,陆抗长笑一声,「此天赐良机也!」</p>
众将皆茫然。</p>
「乔、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陆抗指着夷兵防守的一段围垒道。</p>
此地也是防线最薄弱之处。</p>
吾彦瞬间就明白了陆抗的意思,「都督是要在此设伏?」</p>
「不错!晋军内不相协,必欲速战,左奕、吾彦、蔡贡听令,各引一千精锐换下夷兵,国家存亡在此一战!」</p>
「领命!」</p>
秋雨渐大,但吴军被陆抗振作起精神,枕戈而待。</p>
次日,羊祜果然引兵前来,合兵六万之众,气势汹汹的发动猛攻。</p>
羊祜也声东击西,先攻其他围垒。</p>
暗令杨肇引两万精锐静待时机。</p>
但羊祜的一切计谋、行动,全都被陆抗料中了,无论羊祜怎么猛攻,就是不调左奕、吾彦、蔡贡的三部精锐。</p>
最危险的时候,步阐引军杀出,内外夹击,陆抗提剑上阵,率领亲卫血战。</p>
大战从晌午打到黄昏。</p>
双方都精疲力竭,长围下尸体堆了一层。</p>
很多将领对陆抗的安排充满疑惑。</p>
但陆抗就是不改变心意。</p>
果然,黄昏时分,晋军鼓角大作。</p>
杨肇率两万精锐与朱乔、俞赞猛然杀出,直奔左奕、吾彦、蔡贡设伏之处。</p>
秋雨瑟瑟,羊祜与士卒一样站在风雨中。</p>
中原之国命,其实就在这一战。</p>
击败陆抗,拿下西陵,就挡住了秦军东出的一条道路。</p>
然后以倾国之力,蚕食东吴。</p>
以东吴弥补中原,在然后与秦军决胜东西。</p>
此时此刻,他忽然想起在姑臧时的日子。</p>
虽然心中有几分歉意,但为了家族,只能为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