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六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草原上的冬天非常漫长。</p>
很多部落没有储备足够的秋草,不得不向归信城的庞青投降,庞青则将他们送到居延。</p>
姜伐野负责接收,大部落分散成小部落,小部落分散成帐,分别送往西平、武威、酒泉、北地等郡。</p>
对于不配合的部落,姜伐野没有手软,丈人女婿一条心,大小头目全部当众斩杀。</p>
而他们的牛羊则当众分给其部民。</p>
如此一来,造反的部民不但偃旗息鼓,还跪地感谢秦王恩德……</p>
这个口子一开,杀了几批刺头之后,南下的部落再无人敢闹腾。</p>
白晃晃的刀子面前,再强硬的部落也变得友善起来。</p>
部民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看着自己族中的大人贵人们。</p>
宣义使用鲜卑语非常体贴告诉牧民们为什么他们过的如此凄惨。</p>
在他们的话中,大秦是来解救他们的,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p>
对绝大多数底层牧民而言,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活下去就不错了,至于头顶上踩着的是谁,根本无关紧要,只要他们的家眷不受到侵犯即可。</p>
而这一点,在宣义司镇抚司的监督下,基本得到了保证。</p>
秦法说一不二。</p>
在将士和百姓心目中威严无比。</p>
到了甘露七年,越来越多的草原部民南下。</p>
也有不少涌入东面的拓跋鲜卑部,拓跋部的实力持续壮大。</p>
“前后有一万七千帐迁入居延,分散至诸郡。”索靖向杨峥汇报。</p>
一帐差不多是中原的一户,一万七千帐差不多就是八万多人。</p>
若是以前,杨峥会欣喜若狂。</p>
但现在财大气粗,也不差这点人了。</p>
此次出兵最大的作用还是消除了阴山以北的威胁,解除了河套、河西诸郡的威胁。</p>
以往每年秋天,部落就会南下劫掠,这差不多成了他们的习俗。</p>
河套诸郡的百姓一只手耕种,另一只手还提着刀,这种搞法,耕种效率肯定不高。</p>
“这些只是第一批,春夏以后,应该还会有部落归入大秦。”索靖出身敦煌,敦煌一直处在羌胡汉诸族交融的中心地带,所以非常了解草原习性。</p>
草原一向是强者为尊。</p>
周朝时便有犬戎,秦汉有匈奴东胡,匈奴之后有鲜卑,鲜卑之后有柔然,柔然之后有突厥……</p>
这些部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新一代霸主统一草原后,原有部民换了个名字,成了新部落中的一员。</p>
既然能融入其他部落,也就能融入大秦。</p>
战国时,义渠就完全融入了秦国。</p>
汉武帝北击匈奴,军中就有不少匈奴人。</p>
只要愿意入秦,杨峥麾下的文人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祖宗。</p>
羌人不就是这么整合的吗?</p>
草原这么大,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当然不可能,所以这是个长期过程。</p>
索靖前脚走,恭候多时的张辅便来觐见,“大王,关中蜀中人心已定,当提前度田、案比。”</p>
度田,就是查明每户百姓手中的田有多少,比去年多了还是少了,庄稼长势如何。</p>
案比,就是户口、财富、劳动力的调查。</p>
若没有度田案比,就无法真正收到税。</p>
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族豪强,都想方设法避税,隐瞒田产和人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