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易风俗(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2884 字 2023-03-24

春风洋溢,细雨纷飞。</p>

蜀中百姓如长龙般涌向关中。</p>

让疲敝已久的关中生机盎然。</p>

没有人口,再大的疆域也是白搭。</p>

秦国的领土差不多是中原的两倍,但核心区域只有河西五郡,蜀中人口释放进关中,对秦国意义重大。</p>

杜预预测的荫户和隐户在两百四十万左右,但新一轮的人口登记,已经超过两百七十万,并且还在陆陆续续上涨中,加上原有的九十万,蜀中人口达到三百六十余万。</p>

预计汉中填七十万,关中填一百五十万,蜀中留在下百多万人口。</p>

其实杨峥迁都长安之后,河西百姓也跟着迁徙过来。</p>

尤其是高昌、敦煌两个人口大郡,富户豪室多不胜数,从族中分出一股迁往长安也是常规做法。</p>

陇右清算出的人口,一半也填入长安附近。</p>

还有原本的雍凉军俘虏,他们家乡就在关中,自然主动迁回故土。</p>

长安附近人口迅速飙升。</p>

一座座新的村镇拔地而起,一座座城池废墟重新耸立,一条条河渠重新疏通。</p>

大片良田散落在春光之中。</p>

野地中的尸骨也被收殓入土。</p>

以前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现在十里一亭三十里一村百里一县。</p>

每个亭都是退役的老兵为亭长,村中三老全部由伤残将士组成,每一个都加了宣义掾的职衔,由县里的宣义郎管辖。</p>

新的村落不再被宗族主导,汉、羌、氐、賨、胡互相杂居。</p>

凡私斗者,皆处以重罚,流放居延、朔方、轮台为奴。</p>

左右邻舍连坐。</p>

百废俱兴,泥沙俱下,各族都性情剽悍,杨峥不得不用重刑。</p>

“诸族混杂,习俗各异,当制定法典,移风易俗,使诸夷化为中夏。”索靖谏言道。</p>

三国虽乱,但魏蜀吴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如此。</p>

蜀国融合西南诸夷,东吴对百越更是下了重手,曹魏更不需多言,南匈奴、乌桓、氐人基本完成汉化,鲜卑也受到重大影响。</p>

“卿可有详策?”诸族融于华夏,一直是杨峥在做的事。</p>

索靖连忙呈上一份缣帛,“臣有十策献与大王!”</p>

索家大本营在敦煌,处于民族交融的前线,自然最有发言权。</p>

杨峥打开缣帛,满篇苍劲有力的章草。</p>

就算杨峥是个书法盲,也能看出绝非凡品。</p>

说是十策,细分下来,差不多有三十多策了。</p>

连人家媳妇兄终弟及的传统也要管,还禁止互相以妻女侍奉贵客的恶习。</p>

至于禁止私斗、殉葬等等也全在条令之中。</p>

细致到发型也有严格要求,禁止髡发、刺青等等,规定所有编户齐民必须束发右衽。</p>

杨峥不介意人家的发型和穿戴,但士人儒生却异常在乎。</p>

什么事都要有个仪式感,不然诸族在心理上仍然无法融入。</p>

“若诸族因此混乱,岂非得不偿失?”杨峥是实用主义者。</p>

但索靖明显是理想主义,充满了士人的崇高理想,“若连束发右衽都愿,谈何融于华夏?不过是缴利之徒耳,称大王均田,来分一杯羹而已!”</p>

“有道理!”杨峥忽然就想起了历史上的野猪皮们的留发不留头……</p>

南匈奴为何一直不能完全融合?</p>

因为他们心气还在,传承还在,习俗还在!</p>

束发右衽就是灭他们的心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