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隆做了一个噩梦。</p>
又回到当年许昌屯田。</p>
身边全是瘦成皮包骨的“青牛”,以及眭十三的临死时拼命把土往嘴里塞的场景。</p>
回忆与梦境重叠,惊出一身冷汗。</p>
这是他一生最黑暗最凄惨的经历。</p>
醒来之后,天已蒙蒙亮,春风带着泥土独特的清新之气。</p>
他忍不住眺望西面。</p>
冯飒大战,深深震撼天下人心。</p>
司马家自司马懿崛起以来,南征北战,除了在诸葛武侯手上一败,所有的对手,全都被毁灭。</p>
严格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承司马懿的余惠。</p>
其后,毋丘俭、诸葛诞相继覆灭,东吴大败,蜀国大败,司马家如日中天。</p>
眼看就要跨出最后一步,没想到却在冯翊惨败。</p>
十六万中军败于五万凉军手中……</p>
天下格局因此改变,司马家如日中天的势头也被强行按了下去。</p>
东西相争几乎成了定局。</p>
有昨夜的噩梦在,马隆对司马氏天生就有一层隔阂。</p>
恩主毋丘俭的惨败,更让他无法融入司马氏。</p>
在并州也是如此,马隆一直被石鉴排挤。</p>
立下的功劳也多被他顶替。</p>
司马家上升的势头被打断,接下来就是下坠了。</p>
百姓已经水深火热,可以预见以后中原是何等的惨状。</p>
“将军,北面有密使至,已入城内!”亲兵来报。</p>
马隆一愣,以往北面的密使要见他,都会在城外等候,而这次部下居然直接将他放进来,由此可见他们的心思。</p>
这并不奇怪。</p>
冯飒之战,司马昭大败,没人愿意再跟凉军兵戎相见。</p>
而且凉军这两年不断渗透,说书人都出现在狼调城中,士卒终非草木,一样有爱恨情仇,对司马氏越发不齿,对杨峥却无限敬仰起来。</p>
底层出身的士卒自然更倾向底层出身的杨峥。</p>
其实寒门出身的马隆也偏向杨峥一些,只是司马昭俘而不杀,让他不忍背叛,心中始终有道坎儿过不去。</p>
“带他见我!”马隆也无法扭转这股汹涌在人心之中的暗流。</p>
或许这正是天下大势。</p>
过不多时,一袭黑衣的密使被带来。</p>
“不知马将军考虑的如何了?”孙阳掀开斗篷,露出一双精光熠熠的眼。</p>
此人正是典型的凉人,精干、积极进取、锐利如刀,仿佛荒野中的野狼,盯上目标之后,从不放弃。</p>
大半年没见,孙阳的气势反而更内敛了。</p>
而这种内敛是出于绝对的自信!</p>
“你们布置两年,似乎也不差某一人!”马隆没有直接回答。</p>
“君侯求贤若渴,曾有旨意传达,宁不取太原,也不可失马孝兴!”孙阳沉声道。</p>
马隆震惊的望着孙阳。</p>
孙阳面色不变,满眼真诚,“以将军之才干,他日必成国之重器,可惜司马氏绝不会大用。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君侯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正是用人之际,天下英贤,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将军还有何疑虑?”</p>
一个密使的语气也是如此的霸气。</p>
令人心惊,也令人心折!</p>
凉州不再是以前的凉州了。</p>
尽管此时蜀国投降的消息还未传来,但马隆相信,蜀国最终也必为凉州所得。</p>
“既然如此,隆愿归顺凉州,只是有一请求,不知杨君侯能否答应。”马隆也不再推辞了。</p>
事实上,他也知道,雁门郡的凉军铁骑真的大举南下,他手上的兵力根本抵挡不住。</p>
而他的部下也不愿抵挡。</p>
“将军但说无妨!”</p>
“寿春大战,我与文将军兄弟二人走投无路,是相国不计前嫌,收降我等,他虽不重用于我,但我亦不能对他刀兵相向,我若归降凉州,不与中原之兵厮杀!”马隆盯着孙阳道。</p>
孙阳苦笑道:“司马昭之所以收容你们,是为了瓦解寿春军心。”</p>
马隆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苛刻,但他实在不愿再与故国争杀了,毕竟他也是中原人,“虽是如此,毕竟有活命之恩,我不能报答,反而恩将仇报,大丈夫不为也!”</p>
“将军果然忠义,我代君侯答应将军!”孙阳道。</p>
同意的太轻巧,反而让马隆有些疑虑,“此等大事,你能做主?”</p>
孙阳笑道:“君侯早已并州之事托付于卫先生与我,只要是为了凉州,有何不可?”</p>
不与中原厮杀,还有东吴,还有漠北、西域……</p>
这其中的门道,孙阳自然知晓。</p>
此时的马隆还不知道宣义司在凉州的地位,更不知道孙阳这个宣义司副丞实际上就是杨峥的弟子。</p>
杨峥的意志,就是宣义司的意志。</p>
杨峥性格,正是宣义司的性格。</p>
“不愧是杨君侯,马隆今日归降凉州!”马隆冲南面洛阳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又向孙阳单膝跪下。</p>
周围亲兵明显神色轻松起来。</p>
狼调归附,通往太原的大门也就打开了。</p>
雁门五千精骑与八千府兵南下,沿途城池望风而降。</p>
四五日间,便兵临太原城下。</p>
并州刺史石鉴自以为太原城高池深,有五万守军,还有唐咨、全怿、文虎等将,万无一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