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是好计,只是河西走廊刚刚疏通,自己手上也没多少积蓄。</p>
“若是抬高蜀锦、茶叶、漆器的价格,只怕其他势力也来鱼目混珠,凉州承受不住,可适当减免益州士族的赋税,暗中与其交好。”杨峥还是倾向于保守一些,做任何事不能想当然,要一步一步来。</p>
卫瓘眼神闪了闪,“属下思虑不周,将军恕罪,此事不妨交由属下来办。”</p>
专人负责也好,这方面也是卫瓘的长处。</p>
“那就有劳伯玉了。”</p>
“敢不尽心效力?”卫瓘拱手而退。</p>
留下杨峥一个人独思。</p>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眼下凉州的压力也极大。</p>
到处百废待兴,到处要用钱。</p>
玩不起贸易战。</p>
不过与益州士族利益绑定是对的。</p>
如卫瓘所言,蜀主刘禅借北伐暂时整合荆、益士人,其实是在玩火,一旦姜维战败,蜀国的矛盾会越发凸显。</p>
随着魏国的持续壮大,吴蜀两国不断衰落,三国统一是大势所趋。</p>
一个淮南二叛,司马师就调动了二十多万人马。</p>
还没过去两年,司马昭在洛阳又弄出二十万中军。</p>
中原国力之强大可见一斑。</p>
曹魏得汉中,将汉中百姓迁往关中。</p>
得淮南,将淮南百姓迁往淮北,以致淮南出现大片无人区,吴国得之无用,只能老老实实与魏国在合肥死磕。</p>
司马懿灭辽东,迁四万户百姓入河北,虽然造成辽东空虚,但河北人口繁盛。</p>
这些年魏国朝堂虽然动荡,但司马懿快刀斩乱麻,五日之间便诛灭曹爽一党,完成了高平陵之变。</p>
其后讨王凌、毌丘俭,都没有形成对峙,迅速平定,司马氏的威望也被推到了顶点。</p>
照这个趋势下去,三国统一是必然的。</p>
照这个趋势,蜀国反而及及可危。</p>
与益州士族利益捆绑,将来说不定有什么意外收获。</p>
正元三年,魏帝曹髦改元甘露,以祈求天下风调雨顺。</p>
然而天下没有风调雨顺,只有风吹草动。</p>
诸葛诞攻占寿春之后,收买人心,大肆蓄养死士,不断扩军,加筑寿春城防。</p>
司马昭没找诸葛诞的麻烦,诸葛诞却在不断试探司马昭。</p>
三月,以东吴有意进攻淮南为由,向朝廷请求增调青徐兖豫十万大军,沿淮河修筑城防。</p>
吴国进攻淮南,首先要突破合肥新城,然后是寿春。</p>
诸葛诞不沿淝水修建城防,而沿淮河修城,其意自然是防备魏国征讨。</p>
司马昭不允。</p>
但司马昭也不是省油的灯,刚刚上任,便有些迫不及待,长史贾充建议派出使者,慰劳四镇,以试探其心意,观察其志向。</p>
贾充亲自前往寿春面见诸葛诞,论说时事,开门见山,“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p>
诸葛诞当场色变,“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p>
贾充之父贾逵,三朝元老,对曹魏忠心耿耿,临死之际对左右人言:“我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概不得有所修作。”</p>
面对诸葛诞斥责,贾充羞愧而退,返回洛阳。</p>
而其他三镇中,征南大将军王昶早与司马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任征北将军何曾乃陈郡何氏出身,高平陵之变时,便投奔司马氏,司马师废帝弑后,何曾亦参与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