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援军(2 / 2)

争魏 苍穹之鱼 3308 字 2023-03-24

皑皑雪山之北,春风越来越和缓。</p>

大地上发出新绿,妆点了黄褐色的山壁。</p>

湟水中,浮冰载浮载沉,顺流而下。</p>

两岸骑兵与步卒亦顺流而下。</p>

浩浩荡荡,遮天蔽地。</p>

北岸高高举着两面大旗,一面上写着“杨”,一面写着“张”。</p>

南岸却低调很多,只有一面杨字大旗。</p>

大旗上绣有虎纹,暗红颜色,如血亦如火,在风中猎猎作响。</p>

张特、杜预、周放、袁效四人被簇拥在中间。</p>

一层虎背熊腰的铁甲骑兵环伺周围。</p>

“为了邓艾,竟然动员整个西平西海的奴隶青壮。”周放有些不服气。</p>

袁效也跟着附和,“当年我们随将军击冶无戴的十万大军,也未曾如此兴师动众。”</p>

张特看了一眼杜预,却没有说话。</p>

此番这么大的动静,全是因为杜预与鲁芝二人的力主。</p>

鲁芝更是将整个西都搬空了,也不惜一战。</p>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魏国力能胜出吴蜀二国,皆因邓艾当年献给司马太傅的淮南屯田之策,此人绝不可小觑,而且此战也非同寻常。”杜预见识渊博,当初也常与杨峥论天下英才,邓艾被杨峥提起,所以杜预也就多关注了几分。</p>

正始二年,司马懿与曹爽的关系正和睦的时候,魏国采纳邓艾之策,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广开漕渠,岁收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积三千万斛于淮上,养兵十数万。</p>

守江必守淮,春秋秦汉,江淮本属三吴之地,却一直牢牢攥在魏国手中。</p>

邓艾献策功不可没。</p>

周放回望了一眼湟水两岸的兵马,浩浩荡荡,有五六万之众,自信道:“此战必擒邓艾!”</p>

杜预沉思不语。</p>

久未发声的张特冷冷道:“邓艾岂是易与之辈?尔等莫要忘了,骄兵必败。”</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张特、周煜在跟随杨峥之前,就是武卫营的屯长、什长,辈分最高。</p>

临羌之战,张特几千人马突袭迷当,一战成名,威望只在杨峥之下,周放不敢跟张特顶嘴。</p>

“我军都是仓促召集起来的奴隶,除了张将军麾下八千骑兵,其实并没有多少战力,当万分小心。”杜预担忧道。</p>

张特点了点头,“我已广派斥候,来回哨探,不过杜长史,uu看书此战之后,西平将何去何从?”</p>

站的高一些,自然看得远一些。</p>

这一场大战打下来,与司马家反目,与朝廷也差不多决裂了。</p>

西平毕竟是穷敝之地,以一郡之地挑战整个曹魏,谁能真的淡定?</p>

杜预看着远方雪顶,目光因之而深邃起来,“此战若是得胜,就不是我们要考虑何去何从。”</p>

“那是谁?”</p>

“洛阳和成都会比我们更急。”杜预长长舒了一口气,“西平不止是西平,将军也不只是朝廷的护羌中郎将,河曲与西海,若是经营得当,前途不可限量,退可自守,进,可为立国之基业,诸位当自勉!”</p>

在西海草原的这一段时间里,杜预看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p>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p>

离开关中,离开中原,杜预思考了很多。</p>

人只有走出去,眼界格局思维才会打开。</p>

而且无论杜预承不承认,杜家已经与杨峥绑在一起了。</p>

如果杨峥破灭,司马父子会不会网开一面饶过杜家?</p>

杜预不敢赌,毕竟有曹爽、王凌血淋淋的教训在。</p>

杜家留在关中的叔伯子侄,已经有一半赶来西平。</p>

一方面是因为杨峥的极力邀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司马懿。</p>

“嘶――”</p>

周围人的呼吸顿时粗重了几分,而他们的眼神也变得炽热。</p>

就连一向沉稳的张特脸上也涌现兴奋之色。</p>

若是在中原,除非有特殊机遇,否则,他们很可能一辈子没有这个机会。</p>

23shu8*</p>

喜欢争魏请大家收藏:争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