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几年,老曹家的房子,就要被鸠占鹊巢了。</p>
对杜预,杨峥是真心的敬重。</p>
尤其是此次大战,杜预准确预言了临羌西都二城平安无事,让杨峥无后顾之忧。</p>
“我一介武夫安敢与霍骠骑相提并论?”杨峥笑道,“今羌多汉少,该如何治理?”</p>
杜预显然是个合格的长史,而身为这时代顶尖的文人,政务本就是他的长处,“群羌混一,分治屯田!”</p>
“元凯细细说来。”</p>
“羌人多种落、多部族,今将军斩其酋首,收为奴隶,不可使其同种同族处于一地,久必为乱,先混合,再分置,以汉军辖制之,时日一常,羌人自服。”</p>
“分而化之!”杨峥四个字就道出了其中的精髓。</p>
杜预哈哈一笑,“正是如此。”</p>
不谈什么忠于大魏的时候,杨峥与杜预还是非常默契的。</p>
“若以圣人大义教化他们,元凯意下如何?”杨峥眼中亮出一道微芒。</p>
“教化羌人?”杜预愣住了。</p>
“西北形势羌胡多汉少,分而化之能治标,却不能治本,以圣人教义化羌胡之野蛮,方为长久之计!”</p>
论学识十个杨峥比不上一个杜预。</p>
但论见识,杜预则远远不如杨峥了。</p>
历史长河中,西教都是一手刀子一手经文,来宣传他们的教义。</p>
这时代的儒家还是进步的,但也同样是内卷的。</p>
鄙视周边四夷,所以没有扩张的兴趣。</p>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p>
此言放在大汉之前,也不算错,但魏晋之后,就逐渐不适用了。</p>
很多夷族君主,远比司马家的皇帝靠谱。</p>
诸夷内迁,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p>
乌桓、匈奴、羌氐、西胡都主动或者被动的在向中原靠近。</p>
对华夏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p>
东汉、曹魏尚可,吴蜀都不错,唯有司马晋直接让华夏一头栽进深渊。</p>
杜预作为这时代最顶尖的儒生,自然知道杨峥心思,喃喃自语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p>
“自前汉以来,夷人不断内迁,关中羌氐为多,却任由其繁衍生息,长此以往,中原有变,华夏故都将流落夷人之手,我若不变夷为夏,则夏将变夷!”这不是杨峥的猜测,而是几十年后实实在在发生的事。</p>
在这种时代大趋势下,你不主动去融合别人,就会被别人融合。</p>
西平汉人才有多少?</p>
不汉化羌人,就会逐渐被羌化。</p>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p>
八百年后的大唐,河湟出现过类似之事。</p>
“好个杨兴云,竟有如此气魄!我杜预岂能不助你一臂之力!”杜预眼中也亮起微芒。</p>
志同才能道合,费了这么多口舌,就是等这句话。</p>
杨峥提刀子砍人还可以,算是中上之资,玩这些孔孟之道,就是外行了。</p>
但杨峥明白一个道理,能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盛行几千年的东西,无数聪明人趋之如骛,肯定有其独到之处。</p>
而历史长河中,儒家教义也被多次更改。</p>
孔子他老人家带着千余学生周游列国,到处忽悠,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p>
杨峥还是第一次感觉得到了杜预的心,“我以刀兵铁血在前,元凯执圣人教义在后,为我华夏开辟蛮荒之地!”</p>
喜欢争魏请大家收藏:争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