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山(1 / 2)

争魏 苍穹之鱼 3064 字 2023-03-24

现在积石山最大的问题是缺粮。</p>

本来在枹罕广开屯田,一场动乱,全部便宜了郭淮。</p>

三千正军,加上近万西海奴隶,吃饭就成了重大问题。</p>

连春娘和阿怜都只能喝稀粥,可想而知他们的食物。</p>

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没有食物, 就稳不住人。</p>

附近几个郡,西平、陇西、金城全都废了。</p>

不过府衙废了,当地豪强没有。</p>

西平最大的豪强无疑是郭家。</p>

自文帝起,西平郭氏就是朝廷笼络的对象。</p>

明帝继位,郭家满门荣宠,父子叔伯或肃列朝堂,或为一郡太守。</p>

又以郭太后从兄郭德出继明帝母甄氏,袭爵平原侯,</p>

当今皇帝继位,郭太后掌审夺之权,郭氏满门扶摇直上,满门封候,成为数一数二的新兴权贵。</p>

别人没有粮食,郭家肯定有。</p>

自己以后就是西平的一把手,向郭家借些粮食应该不难吧?</p>

再说跟郭遁的关系摆在这儿。</p>

大家都是自己人。</p>

杨峥一面派人向夏侯霸要粮,一面向长安夏侯玄求助,自己则带着两千羌賨精锐赶往西都。</p>

大战之后,百姓陆陆续续回归。</p>

漫山遍野间,战争的伤痕被逐渐抹平。</p>

尽管快进入冬季,汉民们依旧在田垄间辛勤劳作,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好准备。</p>

此情此景,让杨峥心中忍不住感慨。</p>

华夏文明在黑暗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朝堂上的英明神武是上限,而底层百姓的坚韧不拔是底限。</p>

不过这些百姓在见到士卒之后, 全都像见了鬼一样,逃入山中。</p>

杨峥不由苦笑。</p>

这年头军与贼也没什么区别。</p>

早年魏武起家,屠城之事屡见不鲜。</p>

这些年自诩正统,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敢明目张胆而已。</p>

上梁不正下梁歪,明帝耽于淫乐,士族豪族并起,能指望地方官吏将卒有多清廉?</p>

风风火火赶到西都。</p>

西都大小官吏竟然一个出来迎接的都没有。</p>

只有郭氏弄了几辆牛车,送了些羊酒,以示犒劳。</p>

不过这点东西,杯水车薪。</p>

西北冬天比较漫长。</p>

没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步,但秋收之后,一天比一天寒凉。</p>

饥寒饥寒,越饥饿,就越寒冷。</p>

郭家还算山倒,杨峥对借粮越发有信心了。</p>

杜预带着几个小吏也来迎接杨峥。</p>

“西都有良田一万四千顷!”</p>

湟水谷地,群山环绕,祁连山脉遮蔽了北方的风沙,积石山脉遮蔽了高原的风雪,一条湟水自西向东,滋润整个谷地,自古就土地肥沃, 欠缺的是开发。</p>

曹魏立国, 虽然收复了大片领土,但因三国混战,人口大幅缩减,曹魏缺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p>

连雍凉关中,秦汉龙兴之地都荒无人烟,出现大量无人区,更不用说这西北边陲。</p>

自敦煌至西平、陇西、北地,每个地方都面临夷多汉少的难题。</p>

这也是曹魏不断内迁诸夷的动机。</p>

而明帝大封士族功勋,动辄万户侯出现,进一步加剧了魏国的颓势。</p>

西汉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早已被打破。</p>

“其中七千顷上游良田掌握在郭氏手中。”杜预眼神复杂道。</p>

“这么多?”一半的田地掌握在人家手中。</p>

杜预道:“西平郭氏出自太原郭氏,自汉昭帝时便迁入西都,至今两百余载。”</p>

郭家虽然送来了羊酒,却只有几个管事模样的人招呼。</p>

郭遁已经赶往陇西赴任。</p>